连18黑 12月工业生产拚转正

图/本报资料照片

一年来工业生产表现

经济部25日公布最新工业生产统计,受全球经贸动能、通膨及高利率影响,终端需求疲软,厂商调库存又延缓投资,11月工业生产指数92.19、年减2.48%,制造业生产指数92.38、年减2.18%,双双连18黑。不过,受惠AI等新兴科技应用续扩展,12月制造业生产指数有望转正。

11月主要产业中,只有电脑电子及光学制品业「独红」,指数年增14.01%,创下史上新高,也是连续第五个月正成长。经济部统计处副处长黄伟杰表示,主因是云端资料服务、AI带动的伺服器需求畅旺,明年AI还会扩散到消费端,AI的PC及手机慢慢出现后,接续撑起制造业的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10月转正的积体电路业受到库存影响,由正转负,指数年减1.37%。黄伟杰解释,预计未来几个月积体电路库存消化前,应该都会在0%上下徘徊。至于连续三个月正成长的面板及其组件业,也受备货递延效应影响,在11月中止连红,指数年减9.62%。

传统产业的化学材料及肥料业、基本金属业分别年减0.81%及3.68%,皆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步调迟缓,市场需求疲软,业者设备投资保守,连带机械设备业同样也是年减12.09%;汽车及其零件业因燃油小型轿车受电动车款热销的排挤效应而减产,也让指数年减1.04%。

展望未来,黄伟杰表示,随高效能运算、人工智慧、车用电子等新兴科技应用持续扩展,加上农历春节前备货需求接续释出,可望挹注我国制造业生产量能,但全球经济仍受通膨及高利率影响,以及俄乌战争、以巴冲突、美中科技争端等地缘政治风险续存。

黄伟杰指出,由于今年的基期已低,加上产业界整年的库存去化,回补库存需求显现,只要未来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不要再恶化,预估明年制造业四季表现都是正成长,且愈来愈好。

因此,预估12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90.27至94.27,年减4.0%至年增0.3%;第四季制造业生产指数为91.56至92.89,年减1.3%至2.7%;全年制造业生产指数85.56至85.89,全年仍会出现负成长,年减12.5%至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