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珍羚突破年龄限制夺亚运柔道金牌 罕真情告白昔低潮心声

日本小松制作所旗下柔道队职业选手连珍羚(摄影者.程思迪)

台湾柔道国手连珍羚紧盯着眼前曾打败自己5次的日本对手玉置桃,从对方焦躁的神情、粗喘的呼吸,她看出对方有点急了,因为两人始终都没得分,已进入最终定胜负的延长赛,对方又被自己刚刚刻意改变的攻击节奏弄得有点慌。

玉置桃没抓紧连珍羚的衣襟就想使出单臂过肩摔──机会来了!连珍羚感受到对方体力不足,短短一秒内顺势将对方拽倒在地,使出她从没在比赛决胜时用过的反摔技获胜,在9月底杭州亚运会场上,终于夺下生涯首面亚运柔道金牌。

她下场时,忍不住两度蹲下、掩住脸,流下激动与喜悦的泪水。因为,35岁的她,已经练柔道长达26年,这次不仅打败过去从未战胜的对手,更是全球同量级选手中,年纪第2大,却能挣脱年龄限制,创下生涯颠峰。

但,若不是她改掉自己的性格──看不见别人,只听自己的声音,改为「看见其他人」,她可能也无法攀上人生高峰。

「不看别人」的个性,过去曾一度让连珍羚成功创造台湾柔坛历史。

她是「没有关掉的引擎」

赴日每天花3倍时间苦练

她出生于新北中和,爸爸是警察,她9岁时加入柔道社,3位弟妹也陆续向她看齐、学起柔道。似乎是遗传良好的体能基因,4位小孩都当上国手,但最后却只有身为长女的她,持续坚持在选手这条路上。

好胜心强,是身旁的人最常替她安上的形容词。

她的现任教练、早在她高中当上国手时就带过她的蔡宜芳形容,她就像「没有关掉的引擎,全速一直冲」。她中学时的柔道教练、苏澳高级海事水产职业学校体育老师黄瑞泽记忆犹新,她国中时输给好朋友,即便已站上颁奖台,不甘心的眼泪还是一直流。

好强的冲劲,让她在一次赴日比赛时,被柔道强校山梨学院大学的教练相中,主动邀她赴日念书训练。在台湾无敌手的她,在日本常被笑没肌肉、天天被压制,她每天因此自主苦练5、6小时,远超原本两小时的练习时间规定,甚至因为练得太勤,被教练选为队长,希望能借此感染日本学弟妹。

对当时的她来说,被选为领导者,竟一丝喜悦都没有,因为要发号施令、观察同学练习的任务,让她被迫将目光分散到其他同学身上,而非聚焦于自己的表现。「对我来说,你不想练那是你的问题,」她直言当时的心境,「脑里会一直卡着等下要干嘛,没办法专注在我自己的练习上。」

只对自己100%当责,确实帮助她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也让台湾柔道开始被关注。大学毕业后,连珍羚被历史悠久的日本小松柔道队聘为正式员工,陆续在柔道大奖赛、大满贯赛夺牌,更在2016年里约奥运跻身第五名,全都是当时台湾柔道选手在国际的最佳成绩。

「太专注自己」东奥失利

学会透视对手情绪成突破点

但,对柔道全心全意,又背负替台湾争光的重担,却逐渐累积成巨大的压力,让她陷入只允许自己想柔道的封闭世界。「有长达半年时间,我只能跟她讲柔道,」她的经纪人郑滢滢回忆2021年东京奥运前那段她直呼「可怕」的时光,「其他事她只会回两、三个字,像有一层东西隔着。」

但,巨大的得失心却让她表现失利。在东京奥运第一场、16强比赛中,她爆冷遭到淘汰,她在场边不敢置信的痛哭,也陷入低谷,33岁的她,过去从不理会旁人劝她退休的建议,此时却一度考虑不再当选手。

不过,谷有多低,反弹时视野就有多开阔。不喜欢轻言放弃的她,没过太久就释怀并决定,「我要继续摔。」但这次她也意识到,自己不能继续闷着头猛练,维持同一套打法,而要开始看见其他人,并向外寻求资源。

她决定改变,因为她看见两个大龄选手面临的问题,无法透过专注在自己身上解决。第一,选手在赛场上的时间越长,对手越能够透过情搜影片,彻头彻尾的研究她,专攻弱项。

第二,身体老去,她从高对抗、容易受伤的柔道中恢复的速度变慢,无法再靠自己勤练的蛮招取胜。例如她从前能让对手动弹不得的拿手绝活三角勒,现在却会反过来咬自己一口,让自己太累,拖累下一场比赛的表现。

其实,一心求胜的人,过去当然也会研究对手,但看到的不同。

以往,她看到的多是对手的得意技,并想着该如何压制回去,但现在,她看见的,不再是对手的厉害绝招而已,而是对手全面的情绪状态、整体习惯,帮她在赛场上更冷静。

例如,这次她打败宿敌玉置桃,就是成功引发并利用对手的慌张感,突破过去多次被对方强烈压迫感逼退的困境。她的策略是,延长赛前,她和玉置桃都被判了两次犯规,只要再一次犯规就会输掉,但她突然改变攻击时的抓襟节奏,吓了玉置桃一跳。

「以前的我总是急着攻,她就在那等我没力,后面换她攻,我就承受不住,」她说,但这次「在比赛加速时我突然改变抢手(抓襟)方式,她措手不及。」

「她更关注她的对手,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对手的习惯,」黄瑞泽表示,「以前她不是不在意对手,但更像是做学术研究,而不是关注到人的变化。」

不再只看见自己,而是能够细腻体察到别人的状态,也延伸到她的生活中。

她会开始跟黄瑞泽分享一些过去她不曾观察到的小细节。「她跟我说:『老师,我看到我弟的脚趾、手指真的跟我很像,妈妈快60岁了还可以移摩托车,体能很好。』」

从黄瑞泽眼中看来,这种新能耐不仅帮助她更冷静面对比赛,也代表精神层面的升华:「我告诉她:『连珍羚,妳可能快要适合当教练了,可以看到其他人了。』」

她第二个看见的别人,则是那些可能因为受她激励而投入柔道的人。对于非柔道以外的事务包容度更高,反而让她更容易记住打柔道的初衷。

在东京奥运后陷入生涯中最大的低潮,她发现,最大障碍正是她生活中只想要有柔道,却反而失去享受柔道的感觉。

东奥前,她对于拍摄广告、参加活动等外务感到厌烦,觉得占用自己练习的时间;但东奥后,她想开了:如果我现在有名气,能让更多人认识柔道,有何不可?

把每场失败看成升级契机

「我现在比较享受过程」

现在,她更愿意拨出时间,参与让民众更认识柔道的讲座甚至代言。采访当天,她的一位好友特别跑来旁听,兴匆匆跟我们分享,她的姪子去年因为听了连珍羚的演讲,直接跑去学柔道。以前对这种话题无感的她,这次却说「我觉得很感动」。

实际上,东奥之后、亚运之前的赛事,连珍羚并不是场场表现都好。第一场就输了,后来才陆续拿到第5、第3名。但,现在的她就算没拿奖牌,也不会满心不甘,而是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将自己状态调整得越来越好的契机,「我现在比较享受过程,」她说。

我们聊到,她有没有精神指标?意外的,不是柔道明星,而是NBA篮球球星柯瑞(Stephen Curry)。连珍羚指着手机壳上的「Curry」贴纸:「不是因为他很强,而是他以NBA中非常不好的身材,利用其他优势开启三分球世界。」

对连珍羚来说,她也像偶像一样不停突破困局,以前靠专注自身的意志力打进日本柔道圈,现在又靠开展自己的视野,写下属于自己的生涯新页。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8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