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重启实体学术交流 京沪厦登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学院5月6日在上海举办「第二十七届世界新格局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摘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站)

大陆今年对台工作重心放在重启民间交流,除了许多台湾基层民众赴陆参访外,近期学术交流也频繁动起来,涵盖大陆北中南。文化大学社科院与厦大台研院4月在厦门举行一场两岸关系论坛;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学院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6日在上海举行两岸关系研讨会;政大东亚所与人民大学国际事务学院7月则拟在北京举办研讨会。

两岸学术交流近两三年来因疫情常被迫停办,或改以视讯方式进行,再加上2020年10月,大陆央视点名几位台湾学者是「台谍」,让学界一度人心惶惶,感叹「能不去对岸就别去」。

不过最近两岸学术交流重新活络,恢复实体研讨会,许多学者亲身赴陆参加。譬如由文化大学社科院和厦门大学台研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研讨会暨第九届文厦论坛」,4月6日在厦门举行,台湾有赵建民、邵宗海、魏艾等重量级学者参与,探讨九合一选后的台湾政治社会变化、美中经贸科技战下的两岸经贸关系等议题。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学院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七届世界新格局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5月6日在上海举行,淡江大学学者包正豪、李大中、马准威、宫国威等人参加,陆方出席的包括中共中央外办前主任杨洁篪的胞弟、大陆知名国际关系学者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以及盛九元、胡凌炜等学者,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也参加。会上探讨了俄乌冲突下的世界新格局、中美关系、亚太形势与两岸关系。

政大东亚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月也拟在北京举办第十九届「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同样聚焦两岸关系、美中台议题。此外,5月17、18日,由台盟中央主办的第十届大江论坛将在北京登场,其中的智库论坛主题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交流合作」。

据了解,在2020年台谍学者风波后,许多台湾学者透过管道向北京表达关切,要求提供合理的两岸学术讨论空间,保障人身安全,不然将拒绝参加交流活动。而6日上海的研讨会,与会某位台湾学者于2016到2021年,曾在国安局外围智库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任职,此次他能平安参加,可视为陆方作出了调整。

一位资深两岸学者指出,两岸间还是需要沟通,特别是近期两岸关系紧绷,美中战略竞争激烈,台湾难以置身事外,而在两岸官方无法对话情况下,透过学界交流,更可扮演安全阀角色;他也强调,人身安全确实会是所有与会学者的共同关切,陆方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基调设定下,更应该保障学者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