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管处结合民间力量 推七星潭「三明治复育法」造林

花莲林区管理处长黄群策(左二)与台湾山林复育协会、富邦文教基金会、高山森林基地及黑潮文教基金共同推动七星潭保安林地复育。(花莲林管处提供)

「花莲低地原生植群复育行动」在海岸恶劣沙滩环境复层造林,逐步恢复原属花莲的海岸林相。(花莲林管处提供)

七星潭是地方知名景点,沿线有部分保安林地具有防风定沙功能,花莲林区管理处与台湾山林复育协会、富邦文教基金会、高山森林基地及黑潮文教基金会,于当地编号第2618号防风保安林地进行「花莲低地原生植群复育行动」,为全国首例以三明治复育法,在海岸恶劣沙滩环境复层造林,逐步恢复原属花莲的海岸林相。

林管处长黄群策表示,「三明治复育法」规画种植海岸林第一线灌丛植物有文殊兰、林投、草海桐及臭娘子等4种,共400多株,目的是维持海岸林前线防风定沙功能;第二线为前岸乔木植群(滨海植物),如榄仁、大叶山榄、琼崖海棠及棋盘脚等;第三线则配置后岸榕楠林植群,如大叶楠、皮孙木、菲律宾榕及树杞等树种约40多种,共272株,皆为配合海岸林微环境种植适合树种。

台湾山林复育协会执行长蔡志豪指出,过去以为在滨海地区就是要种海岸植物(海漂植物),如黄槿、榄仁、水黄皮或海檬果等,但野外调查与相关文献发现,这类典型海漂植物只适合在靠海的30-50%、前岸植群种植,后面50-70%则应种植榕楠林带-后岸植群的物种。

他说,若贸然在海岸全面种植滨海植物,会严重减损生物多样性发展,对生态的不良影响就愈多。因此调整过去海岸造林只单一种植滨海植物的做法,以复层造林取代,对地栖动物多样性营造,也具有正向成效。

黄群策感谢富邦金控赞助,由台湾山林复育协会规划、高山森林基地育苗、林管处与黑潮抚育,公私协力,透过事前资料研究及花东海岸实地调查,以生态学理为基础、海岸生态复育为原则,培育适地适木树种,并首度尝试在2618保安林实验栽植,期待能更健全海岸林公益功能,让花莲海岸回复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