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葉亭失智父親走失身亡 醫:防失智關鍵需改五大習慣

女星林叶亭85岁失智父亲16日走失,历经11天搜救,昨天在私人庭院的水池内寻获,已经身亡。台北荣总精准预防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张家铭今天在脸书指出,失智并非只是老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共同挑战。图/撷取自林叶亭脸书粉丝专页

女星林叶亭85岁失智父亲16日走失,历经11天搜救,昨天在私人庭院的水池内寻获,已经身亡。台北荣总精准预防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张家铭今天在脸书指出,这则令人痛心的新闻震撼了许多家庭的心。他说,这样的意外提醒我们,失智并非只是老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共同挑战。

「失智不是一个人的事,了解病因是全家的责任。」张家铭说,真正预防失智,光是临时抱佛脚是不够的,家里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这个疾病的病因,了解它是如何来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有效的预防方式。

一般提到失智症,很多人以为是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的自然现象,但实际上,失智症不单纯与年龄相关,而是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它与基因、生活方式、慢性病、饮食习惯,甚至心理健康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试想一下,家中长辈出现记忆力减退、重复提问、甚至开始迷路,这些现象可能并非只是「老了」那么简单,而是脑部健康警讯。此时,全家人需要共同投入,了解失智的成因和风险,才能在早期进行预防和干预。

由于,失智症病因是多方面的,家人了解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制定预防计划。张家铭说,包括,一些基因(如 APOE ε4)已被证实与失智症有密切关系。如果家族中有失智病史,其他家庭成员的风险可能会相应提高。基因检测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全家人了解自己的健康风险,从而更早开始预防。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慢性病与失智症也有高度相关。这些疾病会影响脑部血流和代谢,进一步加剧脑细胞损伤。全家一起学习如何控制这些慢性病,例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与定期体检,能有效减少长辈的脑部负担。

而脑部慢性炎症与自由基损伤是失智的重要诱因。家人可以帮助长辈选择富含抗氧化剂的饮食,例如绿茶、坚果、深色蔬果,降低脑部的炎症反应。

因此,张家铭说,为有效预防失智的关键,全家五大生活习惯必须改变。

第一、让饮食成为健康的基石。

全家人的餐桌是预防失智的第一步。多摄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鱼类、坚果和深绿色蔬菜,少吃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能帮助保护脑细胞。地中海饮食是被证实对脑部健康有益的饮食模式,全家可以一起尝试,让健康从每一餐开始。

第二、运动让脑袋保持灵活

运动对脑部的益处不言而喻。它能促进脑部血流,提升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生成,帮助脑细胞修复与增强记忆力。全家可以每天安排散步或简单的居家运动,不仅能促进健康,还能让长辈感受到陪伴与支持。

第三、社交互动是最好的心灵药方

「孤独」是脑部健康的大敌。鼓励长辈参与社交活动,例如参加社区活动、与朋友相聚聊天,能让脑袋保持灵活、心情愉快。家人也应该多陪伴长辈,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这些互动对预防失智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

第四、解决听力问题,避免脑部退化

听力损失与失智的关系日益被科学证实。当长辈的听力受损时,他们与外界的互动减少,大脑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为有听力问题的长辈尽早配戴助听器,能改善沟通,让他们更有信心参与日常生活,间接降低失智的风险。

第五、全家齐心,才是预防的真正力量

失智症的预防不是一夕之功,它需要家中每个人共同努力,从认识病因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基因检测可以为预防提供方向,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是基础,而家人的陪伴与支持则是不可或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