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产业将继续承压,2023与2024的汽车供应链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在跌宕起伏中前行,零部件领域也发生了不少令人记忆犹新的事件,让人们触摸到产业变革新形势下那一次次有力跳动的脉搏。这一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不轻松,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它们需要努力维持现有业务和现金流。同时面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变革,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的比拼中不掉队,零部件企业要主动出击,推进转型。

2023承压,转型活下去

中国汽车零配件目前正在处于转型阶段,企业的主要战略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中,围绕汽车电子系统、汽车半导体芯片以及发动机组的研发投入不断扩大,对核心零配件制造厂商的投资金额也在近两年不断加大。

但是内燃机业务权重的下降就意味着相关岗位减少。汽车行业向电动汽车转型,车企继续削减内燃机汽车相关的研发项目,导致内燃机相关产品产能过剩。舍弗勒早早就宣布了1300人的裁员计划。大陆集团也削减汽车部门的部分工作岗位,裁员数千人,以节省开支。佛瑞亚也关闭了一处座椅工厂并裁员500多人。固特异则在欧洲、中东和非洲裁员1200人。早前采埃孚也传出消息将于2024年底关闭德国盖尔森基兴工厂,未来该工厂的约200个生产岗位将会消失。而博世也对外证实计划裁员1500人,以适应汽车行业技术和需求的不断变化。

从舍弗勒到大陆集团,从博世到采埃孚,一众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在2023年瘦身过冬。一众国际零部件大厂虽然财大气粗,但也同样很有危机感,它们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调整和重组,重新校对航向,向着它们认为正确和有“钱”景的方向前进。

其实今年车市价格战席卷了一整年,价格战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售价的降低,其背后是汽车全产业链的降本压力。在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整车厂裁员、降薪乃至倒闭的新闻已屡见不鲜。供应链企业裁员、转型、关停也时有发生。极度内卷之中,“销量数据很热,市场感受很冷”成为今年车市独特的现象,寒气由市场向整车厂再向供应链企业层层传导。

通过裁员降本的同时,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们也在积极调整业务架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数十年来通过交叉持股形成固定小集体的日本汽车行业正在寻求松绑。丰田汽车、丰田自动织机、爱信已经敲定出售各自持有的部分电装股份;电装则出售其持有的日野汽车、丰田合成、爱知制钢、东海理化股份,并减持丰田自动织机和爱信股份。通过减少交叉持股,可以赋予各厂商更大的经营独立性,同时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筹集资金。

2024奔跑,紧抓新能源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走势与汽车行业直接挂钩。

现在国家正在想方设法提振消费,汽车消费是重中之重。按照中央的要求,近来一些地方已经陆续出台鼓励汽车消费、调整优化汽车使用环境的政策。新能源汽车自然是受鼓励的重点对象。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有望在1200万~1300万辆之间,增速虽比2023年有所回落,但市场份额将升至40%左右。2024年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也有望达到60%,再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对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也迎来高速发展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将大幅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市场增量空间较大。未来采用轻量铝合金材料或高强度钢材料成为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目前轻量化零部件的应用趋势明显,铝制汽车零部件等轻量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且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相关的行业将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中显著受益。

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操作便利性、娱乐性日益提高的需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日趋显著。汽车电子技术也正被广泛运用在汽车的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控制和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自动驾驶等方面,保障整车安全性能的同时增强了汽车驾驶的娱乐性。未来,新能源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将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新的技术突破窗口和业务发展机会,市场潜力巨大。

其实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容量巨大,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与国际零部件龙头企业相比规模普遍较小,呈现小而散的市场格局。现在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保守估计在10万家以上。但这些企业的集中度比较低,前30家零部件集团企业产值仅占全行业的20%,未形成垄断性竞争格局。但现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调整重塑,发展也逐步成熟,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未来零部件供应商也将呈现集团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在不断加码中国市场,它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本土化,以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以采埃孚为例,其积极在华投建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争取电驱动大单,去年7月份采埃孚宣布追加投资1.5亿欧元,在武汉建设汽车安全气囊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采埃孚有意扩大在中国的销售额,并希望到2030年,在华营收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上升到30%左右。

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加紧在华投建新项目,其中包括新建工厂、扩建生产线、设立研发中心等。例如,博世在苏州投资约10亿欧元,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主要服务中国市场。大陆集团中国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也落地长沙,常州工厂启动三期扩建项目,曲阜工厂启动二期项目。

多数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同时也有意在中国市场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转型中获益,寻求增长新机遇。

百姓评车

汽车市场正在往电气化方向转向,零部件厂商和整车企业一样也需要在前沿电动化投资与现有内燃机业务之间寻找平衡点,在高利率、地缘政治不确定、全球经济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下寻找业务平稳及生存之道。

但是在零部件行业,海外企业依然是占据市场主流位置。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供给仍高度依赖欧美、日本等国家或地区,这也反映出国内零部件企业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有国内汽车零配件行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水平不断提高,国产汽车零配件才能逐渐取替进口件,以后大家养车也有望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