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影:卓越产品力,打造全流程汽车零部件供应链

如果说数字化是企业发展腾飞的双翼,那么产品力一定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核所在。在2024车型汽配商-破局进阶峰会上,上海晓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爱影女士带来“卓越产品力,打造全流程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主题演讲,重点围绕零部件后市场发展状况、行业挑战与机遇,以及零部件供应链打造等板块展开分享。

No

-Number-

01

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汽车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今年6月,《美国汽车新闻》重磅发布了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企业一共上榜15家,其中宁德时代的排名又上升了一位,目前仅次于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国际这三家传统零部件巨头。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随着2023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强势复苏,大多数零部件供应商业绩呈现稳中有涨。

另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实现3,016万辆和3,009万辆,同比均增长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 万辆、同比增长77%,均创历史新高。

从这些亮眼的数据表现可以看出,全球汽车行业的容量并未减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中国也在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风向标。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四大趋势:

首先是集成化和模块化。为了提高整车安装流程的自动化水平和精确度,汽车零部件由单一部件向集成化、模块化单元方向发展。

第二个,高端化和精细化。随着我国工业实力的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从原有的低端粗放型向高端精细型发展。

第三个,轻量化和节能化。在时代大背景下,汽车轻量化、节能化降低石油资源的用量,降低废气的排放。

第四个,自动化和智能化。要提高企业运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企业对生产,采购,销售等方面的把控,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No

-Number-

02

挑战与机遇: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的双刃剑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新车更新迭代速度显著加快。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一台新车型可能需要2至3年才能面世,而如今在新能源技术的推动下,新车型可能仅需18个月就能与消费者见面。这一变化对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一个挑战就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随着国内外汽车零配件企业的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技术战和服务战成为常态,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个,技术的更新换代。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以适应市场需求。然而,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后市场的机遇。首先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高性能、环保型的汽车零部件需求也在增加。这为汽车零配件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再一个,智能化和网联化是当前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也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互联网设备等高科技配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No

-Number-

03

卓越产品力-打造全流程汽车零部件供应链

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如何为下游修理厂、配件经销商提供卓越品质力的产品呢?

第一个,企业要做好需求分析与精准预测。在新车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把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同时也要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实时分析对零部件的需求。

第二个,设计与研发要具备灵活性。需更快速地适应新车型的变化,加强与主机厂的沟通,确保零部件与新车型完美匹配。

第三个,采购与供应的快速响应。1)企业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快速调整生产。2)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便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第四个,注重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高效性。1)比如引入柔性生产线,以适应不同车型零部件的生产需求。2)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零部件都符合新车型要求。

第五个,物流与仓储的优化。1)建立智能物流系统,实现零部件的快速配送和追踪。2)规划仓储空间,先进的库存技术,降低库存并提高响应。

第六,保证销售与服务的协同性。1)与整车厂保持紧密合作。2)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支持。

总结来说,随着新车型更新速度的加快,未来的汽车零部件后市场将更加趋向与主机厂及配套工厂的合作。这些工厂能够快速响应新车型的变化,提供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因此,打造适应快速迭代新车的全流程汽车零部件供应链至关重要。能够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刹车盘

©版权声明:“聚汽观察”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 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商务合作:付先生 15658103160,聚汽观察投稿邮箱:info@b2bautopar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