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真金”之辨

深度 独立 穿透

攻坚克难,迎接蜕变

作者:石侦

编辑:李思

风品:彦规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时节入秋、天气转凉,新能源车市一如盛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29.5%。据乘联会预测,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预计75万辆左右,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22.3%,渗透率约37.9%。

10月首周,多家车企率先公布“金九”成绩单:比亚迪月销超28万辆,同比增长42.8%。广汽埃安销量破5万,同比增72%。理想交付超3.6万辆,同比增212%。零跑、蔚来、小鹏等交付量均超1.5万辆,同比增幅超40%。

不难发现,新能源大踏步前行,从业者阵营也在分化,头部效应越发凸显。叠加往期的一波波降价潮,看似繁华的产业赛道也是烈火烹油、竞争日益白刃,留给从业者精进反思的时间并不多,跃升与掉队往往只在一个转身。

1

上新又降价、喜提新高

20万辆差距仍大 扎牢品控篱笆

2023年9月20日,零跑C01增程版上市,纯电动版价格区间14.98万-28.68万元。

这不是零跑年内首次推新。据金融界,2023年3月,在2023新品发布会上,其集中发布了四款新车。

除了推新还有降价。如8月1日,零跑汽车宣布旗下C系列部分车型降价,包括两款C11车型以及三款C01车型,最高降幅2万元。

同时,9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购买零跑T03系列车型,可享至高1万元官方补贴。10月1日,零跑宣布延续9月的补贴活动,打响10月降价第一枪。

对于降价,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兼董秘敬华认为,并不会影响到零跑汽车后续毛利的改善,同时零跑也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2023年10月1日,零跑汽车宣布,9月交付量达到15800台,创历史新高。增势足够喜人,能否持续仍要打个问号。

比如8月,共计交付新车14190台,环比7月的14335台有所下滑。同期理想汽车交付量达3.49万辆,蔚来为1.93万辆。

截至2023年6月末,零跑汽车年内交付4.45万辆,较上年同期的5.2万辆下跌14.41%。

其中,零跑T03车型交付量8975辆,同比减少72.9%;C11车型为2.75万辆,增加45.4%;2022年9月开启交付的C01车型为8034辆。

即便三季度累计交付44325台,环比增长30%,月均交付近1.5万台,前九月总量仍未达10万辆,与20万辆的年度目标差距较大。从竞品看,广汽埃安前九月累计销量35.1万辆,同比增长93%。

据媒体报道,公司坦言对目标不抱有希望。8月时,零跑汽车联席总裁武强曾表示,2023年接下来数月,零跑汽车有望达到1.5万辆至2万辆的月销。

不得不加把劲了。销量与业绩息息相关。2023上半年,零跑汽车营收58.13亿元,同比增长14.4%;净亏22.76亿元,2022年同期亏损24.44亿元。

拉长维度,2019年至2022年营收1.17亿元、6.31亿元、31.32亿元和123.85亿元。净亏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和51.09亿元,四年累亏近100亿元,且亏额不断扩大。

好消息是,2023上半年亏额同比收窄,毛利率-5.9%,较上年同期的-26%大为改善。

追其原因,推新升级功不可没。如2023年一季度完成了2023款全系车型切换,并在3月1日推出首款增程式车型C11增程。

零跑汽车表示,毛利率水平改善主要由于产品结构改善,每辆汽车的平均制造成本在售价中占比下降。

细分费用,销售开支8.2亿元,同比增长105.5%,行政开支3.955亿元,同比增长28.5%,研发投入8.232亿,同比增长56.4%

能够看出,零跑汽车仍在扩张培育期,个中的发展信心活力值得肯定。

不过,2023年毛利率转正的计划能否实现,要打个问号。同时,从一些消费反馈看,重要的品控风控基本功仍有查漏补缺处。

浏览黑猫投诉,截止2023年10月9日19时,零跑汽车相关投诉共1747条,质疑涉及恶意降价、欺诈消费者、销售故障车等。

如2023年9月1日,投诉编号17368424358的用户反映:提车两天后零跑官方恶意降价8000元。

如2023年9月17日,投诉编号17368727030的用户反映:零跑销售欺诈,不退订金。

2023年9月11日,投诉编号17368609906的用户反映:零跑经销商涉嫌欺瞒消费者出售故障车,厂家不作为。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浏览车质网,质量质疑也不鲜见,如增程器异响、水泵损伤、续航里程不准等,涉及C11、T03等车型。

诚然,身处快速起量期,百密难免一疏,上述投诉也或有偏颇片面处。但强口碑、重体验是车企发展之基也是不争事实。面对销量争夺战、多些精进优化总没有错。

2

野心与实力 怎样讲透新故事

作为新势力第二梯队,零跑汽车怀有进阶执念。

2021年12月底,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发表内部信,提出了雄心勃勃的“5年计划”:要在2023年进入新势力前三,2025年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10%的市占率。

当年,朱江明还曾说:“自研能力对标特斯拉,3年内超过特斯拉,2025年产出80万辆车。”

一时声惊四座。那么,实力配得上野心么?

2022年,零跑汽车交付量达11.12万辆,同比增长154%,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五,增速为前五最快。俨然一匹崛起黑马。

2023年乘胜追击,将年销目标调至20万辆,较2022年几乎翻倍。遗憾的是,从现在交付量看,话似乎说得大了些,黑马似乎有些疲倦。

虽然推新、降价不遗余力,无奈竞品也没闲着。伴随政策补贴退场,白刃战来的又快又猛,行业变阵出乎了不少人意料,零跑自然甘苦自知。

从第一款车发布至今,零跑已沉淀出四款产品:S01,T03,C11,C01。若按照朱江明对产品战略层面的划分,S01和T03属于1.0版本,代表零跑过去;C11和C01属于2.0版本,代表对时代风向、中高端趋势的判断,也是企业新阶段想讲述的新故事。

愿景诱人、如愿难度也大。毕竟其他从业者都在向此发力,除了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的产品结构、组织架构的换新升级同样决绝,且有中高端的先发优势。强敌环伺中分食难度可见而知。抛开20万辆年销目标,零跑仍处在转型爬坡的较劲期,如何既叫好更叫座,尽快把新故事讲专讲透,是一道严肃思考题。

遥想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48港元/股,首发日跌幅便超过35%,收盘价31.9港元/股。尽管港股破发是常态,零跑却创下了年内新股首日跌幅之最。

好在,之后逐渐震荡上行。2023年8月一度达到48.5港元高点后又震荡下行,截止10月9日收盘价为37港元,仍处破发。怎样内提投资信心,外抬市场销量,零跑汽车依然任重道远。

3

里程碑式突破、仍不能掉以轻心

同样负重前行的,还有小鹏汽车。

9月19日,其推出2024款G9,合计5款车型,售价区间26.39-35.99万元,相较2023款G9起售价直降4.6万,配置也有明显提升,Nappa真皮座椅将全系标配。

2022年9月,G9就曾上市过,售价超30万元,一度被何小鹏称为“50万以内最好的SUV”。然新车仅上市一天,SKU就进行更改,原因是选配逻辑过于复杂,且入门款车型不具备辅助驾驶功能、不能选装。

时隔一年重新发布,背负提升销量重任。新版G9也不负所望。9月22日,小鹏汽车称,“2024款小鹏G9上市后,72小时大定破8000!”10月8日,上市15天内大定突破15000辆。据称,销售额超80%来自MAX版本。

此外,小鹏汽车宣布,9月1日至9月30日,小鹏汽车针对全新P7i全系车型开启限时购车优惠政策,购车可任选24期0息或10000元尾款减免优惠购车方案,同时价值6000元的丹拿Confidence系列原装音响免费升级,以此换算,本次优惠力度最高可省2.4万元。

老款改进新发叠加降价,与零跑类似,为提振销量小鹏汽车够拼的。

小鹏汽车官网显示,2023年8月,小鹏汽车共交付13,690台,环比增长24%,同比增长43%,连续两月交付破万台。

据媒体报道,9月小鹏新车交付量15310辆,同比增长81%,环增12%。第三季累计交付量突破4万辆,环比增长72%,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

成绩单足够喜人,但看看上半年颓态,也必须发大招了。

2023年1-6月,小鹏汽车交付量41435辆,同比减少39.9%。而据中汽协数据,同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78.6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42.4%和44.1%。

升降之间,小鹏汽车已严重掉队、拖了行业后腿。

即便三季度知耻后勇、销量改善,仍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在扎牢品控风控篱笆方面。

浏览黑猫投诉,截至2023年10月9日19时,小鹏汽车相关投诉861条,涉及单方违约、虚假宣传、哨兵模式体验不佳等质疑。

如2023年9月16日,投诉编号17368697555的用户反映:单方面解除洗车合同。

如2023年9月14日,投诉编号17368661197的用户反映:小鹏汽车延迟交付,虚假宣传。

再如2023年8月31日,投诉编号17368397929的用户反映:车机地图不更新经常路线错误,OTA升级敷衍,车辆哨兵模式垃圾。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浏览车质网,电动机异响、充电故障、影音系统故障、刹车偏软等质量质疑也值警惕,涉及p7、G9等。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伴随产业日益成熟、消费日益理性,产品试错周期已被压缩到极限。夯实用户体验、驾乘口碑已是新能源车市下半场竞争的基石。聚焦小鹏汽车,新款G9能否让公司销量真正支棱起来仍需观察,能肯定的是想要延续三季度的销量喜增,扎牢品控基线、及时优化提升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

亏损扩大、核心技术高管离职

智驾之路驶向何方

看看业绩,上述优化、扎牢并不苛求。

2023上半年,小鹏汽车营收91.0亿元,同比减少38.9%。净亏损51.4亿元,相较2022年的4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

相比零跑,小鹏业绩压力更大,自我革新拯救更加急迫。

拉长时间,infind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3上半年,小鹏汽车累亏超300亿元。

反观同为三剑客的理想,已然实现了盈利。2023上半年,营收474.4亿元,同比增长159.3%,超过2022全年营收。净利32.4亿元,上年同期净亏6.52亿元。毛利率超过特斯拉。

而小鹏汽车毛利率则由正转负,从2022上半年的11.6%,降至2023上半年的-1.4%。

其中,第一季汽车毛利率-2.5%,第二季跌至-8.6%。

对此,公司表示,与G3i有关的存货减值及存货采购承诺亏损,导致对第二季度汽车毛利率产生了约4.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另外,促销增加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届满,也对此有一定影响。

不算虚言。要知道,2022年第四季度时其汽车毛利率还是5.7%。进入2023年一季度,从特斯拉开始,一波波的降价战对企业盈利侵蚀不小。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乍看行业白刃竞争、一波波价格战降低了盈利能力。可深入观,则折射了小鹏成本控制、产品竞争力的短板。

对比三剑客,以一季度为例,理想汽车汽车利润率为19.8%、蔚来为 5.1%,虽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趋势,却远好于小鹏的负利润率。这也是一些舆论质疑三剑客走向分化、小鹏掉队的原因之一。同样环境下境遇不同,只能说明自身短板亟待优化。

早在2023年3月,何小鹏就坦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计划从组织架构和激发上降低成本,在2024年底实现整车硬件含动力系统达到约25%的成本下降。

除了节流,更要开源。放眼新能源车市,特色差异、核心技术水平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伴随2024款小鹏G9的正式上市,小鹏已推出5款车型,但多样性、特色化、覆盖面上还需提升,这是规模起量、产生爆款的关键。

技术层面看,小鹏汽车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以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服务等为核心竞争力。2023年8月2日,小鹏汽车核心高管吴新宙离职。另据界面新闻,小鹏汽车智驾团队从年初开始就处于小幅动荡状态,数十名中层员工已离开。另据36Kr旗下启动PowerOn消息,小鹏北美团队也有多名中高层离开。

虽然早在3月,小鹏汽车就曾对“多名核心高管离职”传闻回应称,文章存在不实,会用法律手段追究相关方。可吴新宙的离开是实锤,在职期间其全面主导了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与落地,搭建了智驾核心团队与架构。失去如此灵魂人物,对企业智驾探索应是不小波折。

若想维护住“蔚小理”的江湖地位,后续智驾之路怎么走或是一个难回避的话题。

“三剑客”中,小鹏以科技创新见长,何小鹏本人也给人一种理工男形象。蔚来主打服务、换电,理想主推大空间舒服度、增程见长,小鹏则以辅助系统见长。

除此之外的创新标签,还有被小鹏称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终极技术架构——SEPA 2.0 “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

2023年4月,小鹏汽车专门开了一场发布会,何小鹏称“扶摇”架构是小鹏汽车经过5年探索,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积淀而成。

该架构将从产品开发、技术迭代、体系建设上,加速小鹏汽车体系化造车的二次进阶。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指出,目前车企油改电的整车平台已不适合时代发展,一些头部车企均有自身的标准化平台和底层技术框架。比如比亚迪e平台3.0架构、大众的MEB平台等。此番小鹏发布的“扶摇”架构,也类似上述那些平台。其最大意义是彻底解决小鹏汽车目前产品迭代混乱的问题。以蔚来汽车为例,ES6和ES8基于NP1.0平台打造,构成了一代产品线, NT2.0 平台推出后,ET7、ES7、ET5、EC7等构成二代产品线。

据虎嗅消息,王凤英入职小鹏前,曾指出企业缺乏清晰的主干品类,尚未清晰建立起品牌认知,且智能性不够聚焦,和竞品相比没体现出差异化等问题。

算得良药苦口,往期看,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等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但如何转化为匹配的产品优势,却是一道严肃考题。甚至还因辅助驾驶失灵、体验不佳、品控瑕疵等被舆论诟病。何小鹏也痛批企业过于注重科技创新、忽略用户口碑、组织能力差。

单从此看,扶摇架构不单是一个平台,更是一场系统性的产品结构、创新理念、品牌重塑深变信号,是小鹏汽车翻盘的一个关键抓手。

但架构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缩短迭代周期的同时,平台容错空间很小,极度考验卡位精准度、市场前瞻性。一旦消费者不买单,无论时间还是资金成本往往都是不能承受之重。毕竟市场翻雨覆云,对一家企业而言,没有几个五年、更没有几个百亿试错机会。

从上半年的亏损加大、第三季的销量改善看,小鹏汽车的革新之路有荆棘有鲜花,如烹小鲜又时不我待,仍横亘着一场兴衰硬仗。

5

冰火淬炼 谁是“真金”?

这像极了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史,从不缺跌宕起伏、惊险惊喜桥段。一定意义上说,造车新势力的危机从诞生那天起便一直存在。正是一次次向死而生、九死一生的冰火淬炼,才让一批从业者脱颖而出、跻身行业弄潮儿,练就了变革能力。

这意味着,无论小鹏还是零跑,都有一股攻坚克难的韧性、自我进化的活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零跑汽车经营现金流首次实现转正达1.52亿元,上年同期为-5.81亿元,同比净增加7.33亿元。叠加上述营收连增、亏额缩小,零跑汽车正在看到盈利曙光。

其中有夯实产品基本功的功劳。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开放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2.0技术,提高整车集成度,电池能力密度更高,结构强度更高,成本更低、同时相容800V高压平台,解决用户充电焦虑。

2023年3月,在第十四届新能源汽车国际论坛2023会议上,零跑自研的动力系统技术获得“CTC技术全球首创奖”。

作为业界首款可变架构油冷模型,电驱“盘古”荣获《汽车与运动》中国心2022年度十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奖项,该款电驱已全面搭载于C系列车型当中。

据界面新闻等媒体报道,8月2日,大众旗下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汽车洽谈合作事宜,大众方面有可能买断零跑的某一代平台技术来助力捷达品牌的电动化转型。

小鹏汽车的革新动作同样凌厉。何小鹏曾直言,2023年企业关键词是“变革”。

2023年3月,公司将直营体系的汽贸团队和经销商体系的用户发展中心团队进行合并,实行统一管理。还将原本的4大销售区域调整为24个细分区域。

2023年9月初,小鹏汽车召开渠道商会议,公布一项名为“木星计划”的渠道变革方案,拟逐步淘汰直营店,扩大经销商规模。

7月,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中国车企首次把技术输出给海外知名车企,堪称标志性事件。

8月又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汽车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获得滴滴生态系统全力支持,并基于后者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力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预计2024年量产推出市场。

或基于种种利好,2023年以来,小鹏汽车港股走势整体较强,截止10月9日收于67.55港元,相较开年的38.35元累涨超七成。

很显然,小鹏、零跑不缺想象空间、反转乃至逆袭的抓手。叠加汽车业新旧交替的齿轮越转越快、消费认同性持续提升,市场机遇仍是巨大的。即两者除了阵痛惊险,也蕴含着蜕变惊喜。

在首财君看来,经过多年市场风雨历练、坚持不懈的技术投入、产业链培育,目前小鹏、零跑都基本形成了平台化造车的能力,在智能驾驶系统、传感器、芯片、算法等方面各具优势。完成了从0到1的规模进阶,而从1到100的盈利突破,飞轮效应往往呈加速状态。

但这个激荡跨越,同样是洗牌期、更是一道真正的实力分水岭。君不见,补贴退场、价格战加剧、新品牌鱼贯而入、传统燃油车觉醒、一些老炮儿凋零乃至退场,行业已进入分层出清的关键阶段。所谓一步慢步步慢,负重前行中挑战来自四面八方。能否摆脱各自顽疾、把期许变成现实,最终摘掉亏损魔咒,两者依然时不我待、容不下多少错付误判、侥幸任性。

一边方兴未艾、一边烈火烹油,冰火淬炼中,小鹏、零跑离炼成“真金”还有多远?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