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eVTOL载人商业化营运有望3年内实现 地方助力低空新宠起飞

陆eVTOL载人商业化营运有望3年内实现地方助力低空新宠起飞。图为成都淮州机场沃飞长空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新华社)

澎湃新闻11 日报导,2024年作为「低空经济元年」,大陆低空经济实现蓬勃发展,其中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站到聚光灯下。2025年大陆全国民航工作会议9日在北京召开,提及未来民航将夯实低空飞行安全管控基础,加强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统筹推进传统通用航空转型升级与新兴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力。

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要发展平台,以传统通航和新兴通航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新兴通航飞行使用无人机、eVOTL、飞行汽车等新型航空器。其中,eVTOL是整个通航领域最前沿、也最富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代表,已被业内视为「解锁低空经济最大增量中的关键变数」。随着2024年4月大陆颁发全球首个eVTOL适航证,低空文旅成为有望推行的应用场景,城市空中交通(UAM)在未来也具有广阔前景。

据赛迪顾问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9.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7.3%。2023年eVTOL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整机企业普遍规模偏小。预计2024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约为32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长至95亿元。

资金对于研发周期较长的eVTOL主机厂而言,起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多家eVTOL企业创始人说,从开始研发到取得TC证(型号合格证),大陆国内公认的资金规模大概在10亿元左右的量级,具体因企业自身的技术以及战略会有上下浮动。目前,全球eVTOL行业从当前的供应链和技术等方面都处于早期阶段,很多企业还未下线样机,距离全社会规模化推广普及相对遥远,但随着竞争逐渐加大,市场未来值得期待。

低空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承担着更多的管理责任。去年中国至少20多个省市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加入低空竞赛,针对低空基础设施、低空产业链发展、核心技术攻克以及企业培育等方面陆续推出各类扶持政策,多地还宣布将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此前在珠海航展期间指出,要发展eVTOL,需要政府主导来推进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由政府主导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低空基础设施和共用融合机制,降低营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