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公布二次青藏科考成绩单 亚洲水塔「变暗」牵动地球气候变化

▲大陆公布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进展。(图/翻摄央视)

记者魏有德/综合报导

大陆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进展」成果发表会今(18)日在拉萨举行。其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在全球暖化的影响下,亚洲水塔区在变暖、变湿、变绿的同时,也在「变暗」,变暗过程不但会使亚洲季风环流调整,增加大陆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也将驱动跨南北半球的水分循环交换,加强青藏高原热力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制作用。

▲大陆科考队在珠峰海拔8830公尺处架设自动气象站。(图/翻摄央视)

《央视》报导,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8月19启动实施,组织科考分队2600多队次,科考人员2.8万多人次,开展覆盖青藏高原全域的科考。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大陆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覆盖青藏高原五大综合区内19个关键区,产出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碳汇功能和潜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高原适应与绿色发展、高原隆升效应等世界级原创成果等,取得十个方面的进展。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现的新物种。(图/翻摄央视)

在生态多样性方面,第二次青藏科考构建出基于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结合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发表新物种超3000个,其中,动物新物种205个,植物新物种388个,微生物新物种2593个。

同时,第二次青藏科考恢复青藏高原6000多万年以来不同地体地表差异隆升过程,提出青藏高原由造山带到统一高原隆升的新模式;提出约4100万年和2600万年前两个节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亚洲季风演化的影响模式;揭示青藏高原隆升的生物效应,发现青藏高原是古生代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枢纽;发现昌都盆地大量恐龙化石,拓展了对青藏高原恐龙化石多样性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发现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适应青藏高原的新证据,提出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可能出现在19万年以前,早期现代人群或在距今4万年前深入到青藏高原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