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气候变化的冷思考
郑磊
地球进入了“升温周期”,这是近几年的新闻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个气象和气候学课题,也渐渐变成了经济学的热门话题,甚至是街谈巷议的谈资。气候变化科学家马特·温宁的新书《热爆了: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就是这样一本通俗易懂的大众科普书,作者不仅是气候变化研究者,还是脱口秀演员。因此该书也通过脱口秀的形式,在诙谐、逗趣的话语之中,向读者叙述着气候变化的危害和应对之策。
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了,全球变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2024 年2月5日的一篇新闻报道指出,全球平均气温会在2030年前上升超过2摄氏度。根据欧盟下属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报告,2023年2月到2024年1月的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15.02摄氏度。
然而,面对如此紧迫的气候变化,人类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却形成了两大派别。本书作者属于主流的一派,即认为应该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入手,通过降低温室效应达到防止大气温度过快上升的目标。这种“减排派”的一个立论基础是全球变暖的问题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就不断积累的,至今已积累了近200年。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在150多年里已上升了超过1摄氏度,这比上一个冰河周期结束后的升温速度快了十倍(当时地球升温一度至少需要一千年)。
然而,在地球几十亿年、现代智人十多万年的漫长周期里,人们观察到的这两个世纪实在是太短暂了。如果以更长的时间跨度看,上一次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在300多万年前,当时还没有明显的人类活动,但那时的气温却一直在上升。然而一些天文学家却很难赞同“减排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减排派”忽略了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天体运动因素。虽然本书作者不赞同温室气体之外的原因会造成全球变暖,但他却同样提不出有力的反驳证据。
温室效应确实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是不是只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这种效应,却无人能够证明。支持的证据是在过去的80万年里,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在170-290ppm之间,冰河时期的浓度最低,气温比现在低5摄氏度左右。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活动(排放量占比高达89%)。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如果按吨位算,甲烷的贡献或影响力约是二氧化碳的28-35倍,约四成来自牲畜及其粪便以及种植水稻,三成来自垃圾填埋和土地焚烧。除此之外,剩余的温室气体主要由氧化亚氮和含氟气体组成。
依笔者来看,气候变化的原因并非如此单纯。仅举一例,一些偶然事件导致的山火、火山爆发或战争,排放的温室气体会在一段连续时间大幅上升,但是这些偶然事件对气候的影响却不是那么明显。1958年夏威夷莫纳罗亚火山爆发时,二氧化碳浓度高达315ppm,但对当时当地的气候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1815年4月10日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几乎覆盖了世界每个角落,全球气温随之下降了5摄氏度之多,直接引发了1816年著名的“无夏”之年,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六月的积雪仍深过脚踝。这说明温室效应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只依据温室气体排放就判定地球变暖,是过度简化的线性思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类无法控制的这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中短期内会远远超过人类活动造成的排放量。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人们减排所做的努力无法抵消更大量的无法控制的自然排放。
当然,温室气体减排确实是值得倡导和实施的,这样做可以让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对健康十分有利。减排可能是对温室效应的一种边际改善努力,而且是人类自己可以主导和控制的行动。即便我们无法控制大自然,还是应该做更好的自己。同时,更应清醒认识到,要把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防范和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更频繁、恶劣的自然灾害,才能防止人类遭受更大、更严重的损害。
作者指出,无论如何努力减排,2050年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将减少50%。北极的变暖速度是其他地方的两倍。在北极的某些地区,永久冻土的融化将会破坏建筑结构并导致自然景观崩溃。永久冻土融化可能会释放原先被困在地下的可燃冰,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发现,1994年到2017年,全球共减少了28万亿吨冰,海平面目前每年上升3.2毫米,而且还在加速。如果全球升温4摄氏度,住在沿海地区的4.7亿至7.6亿人的住所被海水淹没。一边是海水,另一边是火焰。在热浪、干旱甚至洪水的共同作用下,火灾或会蔓延得更快更远,比如2019年底澳大利亚的一场森林大火就持续烧到了2020年。由于气候变暖,森林大火发生的可能性至少将增加30%。
如果气候变化在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仍无法减缓,那么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是一定会出现。我们现在应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气候变化带来的防灾和减灾工作之中,加大对防灾减灾技术的研发,并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社会应急体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