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下的冷思考
【缘木求鱼】
温哥华时间6月28日下午,虽然诊所里的空调已经设置到18℃,但木结构的房子在连续多日逾40℃高温的“烘焙”下,室内温度根本降不下来。
全副武装给顾客“修理”牙齿的老刘,感觉自己已经到了生理极限,再想到家里的两个儿子,在没有空调的屋子里被煎熬的“惨象”,心里更难受得受不了。没心思继续工作,老刘把手里的“活儿”托付给同事,就心急火燎地往家赶。赶到家,老刘接上两个孩子就直奔家附近的购物中心——那里有空调,冷气足得很。
没想到,购物中心已人满为患。按老刘后来的描述,从地下一层到顶层,偌大的商场,几乎没有可立足之地;许多人带了沙滩椅来,一看就是躺了不短的时间,更多的人是席地而坐、而躺……兜兜转转,两个儿子有点儿受不了,于是,老刘又拉着他们去附近的餐厅——餐厅里也是有空调的,但一圈儿转下来,没有一家餐厅不爆满。
据老刘说,那个下午,自己探究了几乎所有可能的“寻凉路径”:除了商场和饭馆“蹭凉”,还在商场里找过空调扇(空调就别想,根本没卖的),店员说,老早就卖光了,连电扇都没了;也去过周围的酒店,希望能“偶遇”一个房间,却处处碰壁……老刘说,自己移民加拿大差不多二十年,在温哥华还从没遇过如此境况。
记忆里,去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有一次通话,老刘还抱怨“快冻死了!屋里才十几度”。也是,若论纬度,温哥华的纬度跟黑龙江省的嫩江市差不多。在如此高纬度的地方,按照常规认知,空调根本无用武之地。今年遽然而至的热浪,显然把温哥华乃至整个BC省打了个措手不及。老刘说,“气候真的变暖了”,现在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周围人的另一个共识是,要不要给房间装空调。老刘说,这实在是个麻烦事,因为涉及到“老房屋”的线路改造、安装、空调价格等问题,关键还有就是去哪儿买空调……
所有让普通人挠头的事情,站在商业贸易的角度看,其实都蕴藏了满满的商机,而且,挠头的“烈度”越大,商机的“丰度”往往就越高。如果没有疫情导致的物流阻隔以及政治、贸易政策等因素的消极影响,温哥华人(包括美国西海岸居民)今年初夏的“热困扰”,很容易通过即时的贸易手段予以相当程度的解决,哪怕临时多购进一些空调扇呢,也能解决市民的大问题。
据老刘说,温哥华空调扇的售价是500加币左右。而“京东”上的空调扇,价格不过500元人民币上下,有的品牌,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价格甚至“杀”到200元;这还都是零售价,如果批量大,价格还有下调空间。无论是温哥华的消费者,还是中国的生产商,仅就空调扇这种小商品的售价而言,这种状况很难让人心情愉悦起来。在贸易“梗阻”的状态下,明显双边不利。如果贸易顺利、物流畅通,即使面对这种极端情况——“热穹顶”猝然临头,双方的境况无论如何都会好一些。
虽然疫情对贸易和物流的影响有很强的偶然性,但偶然的困境,或许更能证明正常贸易、顺畅物流的重要性。这也进一步提醒人们,世界贸易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贸易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极为重要;人类能走到今天,贸易在其间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未来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正常贸易。“后疫情时期”,贸易能不能迅速恢复并持续拓展、深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面貌。但愿一切都能尽快正常起来。“热穹顶”虽然不可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