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養老 陷「低價內卷」、入不敷出困局

因为价格低廉,房间是四合院和联排小平房,东方老年公寓深受当地老人欢迎,是汉中少有的满员养老院。(取材自中国新闻周刊)

身为陕西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汉中很早就喊出「旅居在汉中」、「医养在汉中」的口号。但当重金投入建设的民办养老机构真正尝试旅居养老时,却被困在「低价内卷」里。

汉中是陕西十个地级市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23年底,全市近320万常住人口中,老年人达81万,占25.48%。

汉峰颐养中心的房间超过40平方米,公司前期投入巨大,拓展旅居养老后,却被掌握流量的旅居养老品牌压价。(取材自中国新闻周刊)

★重金投入 却年年亏损

早在2020年,汉中就提出重点发展研学、医养、旅居、创业。考虑到汉中本地的老龄化程度和作为西安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一批谋求从房地产、教育领域转型的社会资本,进入汉中的养老产业。截至目前,汉中共有35家民办养老机构,面临重金投入,却年年亏损困局。

「理论上,我们只要把养老院建好,老人就会源源不断地入住,所以我们甚至都没有成立销售部门。」张勇是美康熙苑颐养事业部总经理,这是一家高端养老机构,汉中市政府持股51%,距离市中心的高铁站只有十几分钟车程,总投资4.3亿元人民币(约5915万美元);园区内,有汉中当地的三甲医院设置的分院。手握三甲医院和医养结合的王牌,美康熙苑效仿泰康养老实行会员制,一张床位要预存42万元才能入住。

「按照当时的观点,高端养老院都不是给汉中人住,而是给西安人、北京人用。」然而,张勇发现,2020年6月,美康熙苑开业,192张床位,只住进30多位老人,床位和房间空置严重。

张勇后来才知道,之所以无法将西安老人吸引到汉中来长期养老,直接原因是西安的养老机构都没有住满,「入住率高一点的也才50%,远没有到一床难求的局面」。

张勇说,老人和子女选择养老机构,首先考虑的是与原先生活环境的距离,以及是否方便探望,安置得太远,老人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就算老人能接受,时间长了,不能与老朋友走动,气候、生活习惯的差异,仍会成为长居障碍。

另一家定位中高端的养老机构汉中褒国康乐园,也是政企合作建设。总经理方纪安指出,养老院投资1.7亿元,背靠汉中本地的房企,共有668张床位,从2019年10月投入运营,目前只住进200多位老人,4年累计亏损2000多万元。

「我们的房间设施标准甚至高于三星级酒店,但刚需老人的付费能力决定了我们很难盈利。」方纪安说,养老院的费用由护理费和床位费组成,活力老人的基础护理费用是30元/天,床位费是1700元/月。

「目前我们200多位老人,平均每月收入60万元,而不包括财务费用,每个月的人工、水电等基本运营支出就要56万元。做房地产,回报周期是三年,而养老院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劳动力密集,盈利能力很差,五年之内不可能收回成本。」方纪安说。

同样定位中高端的汉峰颐养中心自2019年投入运营,投资也超过1亿元,自理老人3050元/月的收费在汉中算中等水平,但运营四年多,仅有68名老人入住,入住率仅为21.5%。

投资少、定位略低一些的养老院,也同样面临入不敷出的尴尬。汉中市勉县聚兴阳光老年公寓最初的设计床位为345张,调改后降到200张以内,目前有68位老人入住,入住率勉强达到30%,每月要亏损10万元。

美康熙苑定位高端养老,最初想吸引北京、西安的老人异地养老。但开业一年,公司就发现这种模式不接地气。(取材自中国新闻周刊)

★拓宽客源 盼减亏自救

院长谢忠民早已盘算过其中的问题,他说,在勉县,企业职工每月的退休金平均只有2600元左右,负担不起养老院每月最低3000元的费用。此外,本地人还受养老观念的束缚,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们不会住进养老院。

本地市场开发受阻,养老机构纷纷试水旅居养老,以期减亏自救。

在方纪安看来,养老院想拓宽客源,让退休后的活力老人住进来,只能想方设法满足他们追求新鲜体验的需求。相比酒店,养老院能更精准地提供老年人需要的保健、康复、照护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设施,价格却更低廉。

但问题在于,相比海南、云南,陕西汉中不是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要从外地吸引老人来汉中旅居,难度不亚于扭转本地老人的养老观念,因此,他们纷纷选择与成熟的旅居养老品牌、旅行社等合作。

低价,成了他们不得不使出的撒手锏。

与短视频平台上最有名的旅居养老品牌合作后,今年6月,有254张床位的汉峰颐养中心住进了50位旅居客人。

养老院提供三餐,住宿是50平方米两张床的标准间,一个月的费用是3920元。这些老人不需要什么照护服务,收费标准却比常住老人高30%,似乎是门好生意。

但62岁的董事长周荣高兴不起来。这是一笔经不起细算的买卖。门口、前台、院子里的醒目处,都要贴上旅居养老品牌的标志,方便直播时露出,养老院用自己的重资产投入为其他品牌做了背书。

线上旅居品牌在汉峰颐养中心举办了一期主播培训,学员以退休老人为主,但也不乏对旅居养老生意感兴趣的年轻人。(取材自中国新闻周刊)

★品牌合作 赔本赚吆喝

牢牢掌握客流的旅居养老品牌按照36%的比率抽佣,这意味着养老院要以不到84元/天的收费提供全部服务。不仅如此,与50位付费客人一起入住的,还有20名必须免费提供食宿的工作人员,算上这项成本,养老院注定要赔本赚吆喝。

矛盾最终在三餐的品类设置上爆发。「他们早上起来就要吃肉,我坚决不同意。」周荣气鼓鼓地说。

作为直播和视频推介时的出镜亮点,品牌要求三餐自助,养老院要提供八荤八素,两种水果,两种主食。在周荣的坚持下,品牌将抽佣比率从36%降到30%,养老院保住了91.5元/天的收费标准。八荤八素的标准降为四荤四素,周荣算过,按照目前的餐标,每位客人每顿饭的成本约为22元。

与汉峰颐养中心合作的旅居养老品牌,在全国有36个家园,分布在云南、海南、广西、浙江等九个省(区、市)。周荣没想到,自家养老院3920元/月的售价,已经是全国最高。

更让周荣震惊的是,品牌带老人前往80公里外的黎坪县游览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后不久,就与当地一家知名酒店签约。那家酒店旺季每晚440元,在当地是高价。这次,他们以3500元/月的售价做起了旅居养老业务,餐食标准比汉峰颐养中心更高,听到消息,周荣想不通,只能用「疯了」形容。

除了价格,当前的产品形态也远远达不到谢忠民的预期。诸葛亮葬在勉县的定军山脚,除了武侯墓,勉县的武侯祠是4A级景区,当地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然而,谢忠民接待的都是住一两晚就走的游客,旅行社贪图便宜才安排他们住进养老院,晚上还要向老人推销产品,完全称不上旅居。「我们是在跟酒店抢生意」,谢忠民直言不讳。

周荣指出,线上旅居品牌一到汉中,就与当地的旅游景区谈好了合作,在直播间卖起了汉中的景区门票,「我们做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想到跟景区联合起来吸引住客」。

更尴尬的是,经旅行社导入的客源流动性强,养老院还要临时增加人手才能及时整理房间卫生和保障餐饮,不仅干扰常住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干扰机构的正常运行。

褒国康乐园的餐厅,老人用餐可以刷卡,老人每月的餐费在500元到600元。(取材自中国新闻周刊)

●政府牵头背书 民办养老机构盼打响品牌

政府牵头、背书,打响汉中旅居养老的品牌,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汉中市民办养老机构对此期待已久。

今年2月底,在陕西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的现场,西安市的主要领导要求在旅居上加强与汉中的合作。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两市民政部门决定先组织一个旅居团试水。

「西北地方,冬天寒冷,城市有雾霾,老人们通常选择到南方城市旅居。」西安中旅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说,「作为西安的后花园,除了自然条件和气候优越,汉中的优势还在于近」。

4月中旬,旅居首发团抵达汉中。30多位老人多是西安事业单位与国企的退休员工,四天的行程,游览了当地著名景点,住在中高端的养老机构汉中褒国康乐园。

「从目前汉中能提供的旅游产品来看,只能吸引短暂停留的过境游客。」汉中市文旅体产业集团一名受访者分析,汉中以南,广元有5A景区剑门关,阿坝有5A景区九寨沟,而汉中的褒斜栈道虽有一定知名度,但观赏性不够强,「讲历史人文,也比不过西安」。

在他看来,汉中要发展旅居养老,首先需要精心打磨产品,「老年人希望能疗养身体,我们汉中产当归、天麻,又有中药材批发市场,为什么不请营养师开发一些药膳?有这些主题、特色,才能让老人停留更久。」

更重要的是,老人的支付意愿和能力有限。以这次的旅居团为例,西安中旅负责人表示,尽管养老机构已在食宿上让利,但综合交通成本及景区门票,4天的行程价格还是超过1000元,推广起来仍有难度。

不过,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而言,这个首发旅居团有着重要的意义。方纪安说,这次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政府部门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认可和背书。张勇也说:「我们机构自己去推,是王婆卖瓜,老人可能很抵触,政府出面,更令人信服。」

周荣受旅居团启发,决定先与省内的养老机构联合,让旅居老人在省内机构间流动起来。

不过,众人也都清楚,发展旅居养老只是权宜之计,在汉中这样的西部非典型旅游城市,养老机构仍应以服务本地老人为主。

张勇估算,汉中81万老龄人口中,重度失能老人约有8万人,而汉中当前只有1万6000多张机构床位,「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只服务当地三分之一的80岁以上老人,床位都不够住的」。

事实上,从2022年起,汉中已经加大了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补助力度。符合条件的新建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4000元,改扩建机构每张床位补助3000元。此外,机构还能按照星级和入住人数,获得每人每月50元到100元不等的营运补贴。

汉中市民政局局长苏智刚指出,尽管当前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但考虑到汉中老龄人口未来的需求,民政部门会继续鼓励新建、改建民办养老机构。

周荣仍然看好这个产业,认为眼前的亏损只是小城发展旅居养老要交的学费。

方纪安和张勇则期待政府能积极引导老人改变养老观念。方纪安说:「等待观念改变的时间,是我们最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