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人造太阳再获突破性进展 可控核聚变装置执行刷新纪录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日前宣布其核聚变装置运行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图/环球网)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日前宣布核聚变装置运行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研究的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执行新纪录,为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技术水平已跃居国际前列。

《环球网》报导说,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所长钟武律表示,新一代「人造太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它采用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执行。

钟武律说,「装置的核心部件都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它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世界最大国际合作专案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报导指出,据了解,等离子体电流强度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参数,等离子体电流达到100万安培(1兆安)是其实现聚变能源的必要条件,未来托卡马克聚变堆必须在兆安培电流下稳定执行。此次最新突破,意味着该装置未来可以在超过1兆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下常规执行,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对中国深度参与ITER实验及自主设计执行聚变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受控核聚变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几乎与国际上受控核聚变研究同步。2006年,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共同签署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案启动协定,该专案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技合作专案。在参与ITER的十多年间,中国的聚变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从过去的跟跑步入了并跑阶段,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