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首个国家植物园设立 为万千物种搭建「诺亚方舟」
北京国家植物园北园樱桃沟内的水杉林。(澎湃新闻/国家植物园提供)
澎湃新闻21日报导,在北京西北,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中国首个国家植物园设立于此,这个总规画面积近600公顷的区域,从地图上看,是一个向东南方向开口的完整小流域,山地、台地和河漫滩等地貌类型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流域内沟谷汇成的樱桃沟则为国家一级植物水杉提供了迁地保护的理想场所。
中国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委员王康自1997年就在植物园内工作,从事了25年的植物科普、资源调查和植物引种驯化工作。首个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让他感觉到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国家植物园以开展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四大功能的综合性机构,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准的重要标志。
澎湃新闻报导,大陆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副司长周志华表示,中国地理跨度极大,地貌和气候多样,植被类型丰富,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高等植物3.7万种,还有东喜马拉雅、中国西南山地、印-缅地区和中亚山地等4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分布在中国境内。
「植物园确实是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植物园给大家营造一个漂亮的环境,让更多的人来参观,才有机会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受众。」在王康看来,植物园建设的目的是把植物先保护起来,在保护的过程中同时要考虑利用问题。
报导称,迁地保护的终极目的是植物回归。大陆国家植物园设在北京,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的优势资源,具备了大陆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准。
此外,北京植物园还和青海三江源、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额尔古纳等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保育研究和野外回归工作,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保育专案,每年都有来自新的地区或新的种类加入。
未来,国家植物园将重点搜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并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共规画搜集活植物3万种以上,覆盖中国植物种类80%的科、50%的属,占世界植物种类的10%;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覆盖中国100%的科、95%的属。
大陆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中科院植物所所长汪小全说,国家植物园南北两园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已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含种以下单元),建有牡丹、睡莲、野生蕨类植物等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280万份。北京市植物园拥有国际海棠品种登录权,是海棠新品种最终认定、命名、发布的唯一管道。这些都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