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诺亚方舟 昆明10年建宝库
种子采集员正在工作中。(CFP)
种子库的种子,零下20度或能保存千年。(CFP)
一名工作人员在昆明种质资源博物馆查看植物种子标本。(CFP)
在云南昆明植物园里,有一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是大陆唯一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世界上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被喻为中国野生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这里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自2007年投入试运行以来,2017年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落成的第10个年头,种质资源库已抢救性收集和保存各类种质资源20305种、210444份,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植物种子资源为229科9484种71232份,超过大陆种子植物种类的3成。
种子墙 展现小小部分
走进科普展馆,有一面有名的「种子墙」。琳琅满目的一颗颗种子被封存在压克力柱里拼凑成墙,在灯光的照耀下,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这些压克力种子柱全部都是上海世博会撤展后存留下来的。但比起种质资源库里浩瀚的植物海洋,种子墙上展示的只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
在种质资源库科普展馆里,展示着这座植物宝库10年来的光辉,是大陆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仅次于挪威)。这里还用沙盘模拟了云南的地形地貌,从雨林到雪山,从水域到高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展示了云南的特色。
零下20℃ 种子在冬眠
穿上羽绒服,戴上防冻手套,走进地下冷库,打开厚重的密封门,冷空气扑面而来。在空气相对湿度15%、零下20℃的恒温环境中,种子们静静地「冬眠」在密封瓶内。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冷库进门处有一个安全按钮,工作人员进入冷库前都必须按一下,如果门没有关闭,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报警。种子库中还设计了双回路供电,一条线停电了,会自动切到另一条回路。如果两条都断了,还有备用柴油发电机持续供电。
虽然种质资源库建在昆明,且名字里有「西南」二字,但实际上,种质资源库收集的范围甚广,还有来自大陆全国乃至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目前已收集保藏了来自青藏高原的15337份种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基本完成。
保存时效 甚至上千年
「在这里,种子可以保存几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种质资源库实验室管理员杨娅娟表示,种子保存,是为了万无一失,万一这个植物真的在地球上灭绝了,我们还可以从这里找到它的种子。
种子在很多人眼里是静止的,但在科学家眼里,种子却是有活力的生命体。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种质资源库所蕴含的能量和更加深远的前景也许才刚刚开始。
小灵通 入选种子库3E标准
什么种子能入选种质资源库保存?简单来说,要进入种子库的种子,参照3E标准,即 Endangered(濒危)、 Endemic(特有)和 Economic(经济价值)。遵循这一标准,大陆国家一、二级珍稀濒危植物如喜马拉雅红豆杉、巧家五针松、弥勒苣苔,云南白药主要成分之一的金铁锁,以及许多地区特有物种如中国特有的珙桐、云南金钱槭、云南双盾木、伯乐树、滇桐等被优先保存。(李锌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