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者看台青 天然不统非天然独

2014年,太阳花学运号召10万人穿黑衣走上街头。(本报系资料照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本报系资料照片)

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建民。(本报系资料照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24日在一场研讨会表示,两岸未来是「挑战非常大、机遇非常小」;谈到台湾年轻世代主体意识逐渐上涨,他的理解是「天然不统,并非天然独」。针对台北市长柯文哲与上海举办双城论坛、建立两岸交流新模式,未来蔡政府是否可循此模式?严安林斩钉截铁说,不可能用双城论坛模式替代两岸官方交流。

文化大学24日举办「两岸新局之挑战与机遇」研讨会,邀请上海涉台智库针对两岸关系发展与现况进行座谈。

两岸外交能否避免零和

国际因素如何影响两岸关系,是研讨会中双方讨论的焦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认为,美国是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国际因素,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之际,台海稳定是双方共识,相形之下「台湾问题迫切性没这高」,即使美国偶有动作,仍不影响中美稳健发展的大格局。

他还说,日本强调美日同盟,东协向来支持「一中原则」,欧盟甚为依赖大陆经济市场,因此上述三方国际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力不大。

「两岸的根本矛盾来自于国际因素」,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建民认为,马执政8年为克服两岸零和外交困境,因而实施「活路外交」,但大陆仍不让步,导致马执政失败,使得绿营有机会责难马政府。

赵建民反问:「两岸在外交上是否能避免零和?」比如亚投行,为何台湾要透过大陆财政部才能加入?连他都无法支持。他说,两岸零和外交不破除,民进党未来只会更加困难。

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海良认为,蔡英文对两岸的看法是主观设定,而非事实认定,大陆认为小英的看法根深柢固、无法改变。他说,两岸不是冷和,而是「冷对抗」,时间一拖长,将来对台湾非常不利。

凭什么要陆对台释善意

王海良认为,蔡不承认九二共识,是自己放弃大陆过去提供台湾的红利,蔡却还要大陆释放善意,「凭什么要给?」更不懂逻辑何在;未来2到4年,两岸将处在对抗阶段,但这对大陆经济发展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蔡政府将毫无条件应对。

谈到两岸冷对抗继续僵持,时间会站在哪一边?引发两岸学者一阵交锋。文化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王绮年认为,当台湾不想争夺两岸主导力量、同时强化主体意识时,时间将会站在台湾这边。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则说,在未来两岸双方实力只会逐渐拉大的现实下,台湾建构自己的身分或国族认同,只会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