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岗”上班带娃两不误 青岛正积极探索关怀服务
原标题:“妈妈岗”:让“宝妈”上班带娃两不误
■除拓展开发相关岗位外,青岛也在积极探索提供教辅、班车等更多关怀服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在传统观念中,职场与家庭就像天平的两端,很难维持平衡。尤其是当有育儿需求的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很难找到在工作时间和岗位要求上都合适的工作,“妈妈岗”的出现,无疑为一些女性求职者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所谓“妈妈岗”,是指能够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包括广东、河北、黑龙江、北京等地积极开发“妈妈岗”,为育儿女性提供就业机会。今年9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妇联联合发布《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
青岛将“妈妈岗”就业模式与“社区微业”行动深度融合,并于日前发布首批7个用人单位的190个岗位需求,涉及餐饮、家政、保安服务等领域,不断拓展开发“妈妈岗”,持续培育就业增长点,切实帮助“宝妈”摆脱再就业困境、实现自身价值。
全职妈妈重返职场不易
三年前,栗子选择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在这之前,她的工作岗位是建筑设计师,随时应对甲方需求的变化、常态化的熬夜加班让她难以应对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最终,她选择辞去原有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育儿。
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栗子想要复出工作的心思越来越强烈。不过“宝妈”求职路并不好走,“大部分公司都要求员工需要在有工作任务时,随时到岗。这就意味着下班时间不固定、周末可能也要加班,对我个人而言,很难做到。”栗子坦言,最近两个月,她投递了不少简历,也得到了一些回应,但结果都“不太理想”。
“灵活的工作时间”是很多“宝妈”求职要求的必选项。“我需要一份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周末和节假日能休息的工作。”栗子的诉求代表了很多“宝妈”求职者的心声。
与栗子不同,35岁的“宝妈”邹鹤芳最近成功应聘了青岛爱佳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妈妈岗”钟点工,做起了“陪诊师”。排队、挂号、取药、拿病历……邹鹤芳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会在医院陪不同的客户看诊,“客户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我会陪着他们看诊,然后帮他们取药,并把用药标准形成文字说明发到客户子女的手机上。”对于邹鹤芳而言,这样的工作内容简单、时间也灵活,不耽误她照顾孩子,“每天还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邹鹤芳对这份工作感到满意。
“妈妈岗”缓解求职压力
2023年9月至11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40岁以下全职妈妈群体状况进行调研。调查显示,82.7%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打算,其中38.4%的人希望进入正规单位或全职就业,48.3%的人希望能够兼职、灵活就业。
“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全职妈妈再就业之路不好走。”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部长于宁宁坦言,积极开发“妈妈岗”也是希望能缓解全职妈妈再就业的焦虑。
于宁宁表示,自2023年起,青岛就在兜底保障二孩妈妈就业方面,将登记失业的二孩妈妈纳入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并累计安置了400多位“宝妈”。今年,青岛依托全市307家“就享家”乐业服务站,通过完善《居民求职培训需求台账》《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全面掌握“宝妈”特长技能、就业意愿、岗位需求等信息,并按需精准匹配政策、培训、岗位,让“宝妈”群体就业有门路。
“之前就是在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做了个登记,没想到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家住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王家石桥社区的闫应花告诉记者,进行登记时,乐业服务站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她的情况,在得知她会缝纫后,很快就帮她介绍了一份服装厂的工作。“工作时间自由、请假方便,工资的话是计件来算,多劳多得。”闫应花说。
同样是全职“宝妈”的徐媛则化身“创客”,做起了国潮点心。“在家带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做一些吃食,我住在市北区辽源路街道,听说街道‘微工厂’开设了培训课程,第一时间就报了名,12课时学下来,学会了各种国风面点的制作,于是大胆地开起‘微店’当老板了。”徐媛告诉记者,她把学到的制作工艺和自己的创意结合起来,设计了多款国潮馒头礼盒、中西面点甜品礼盒,受到客户的好评,一时间订单供不应求。
“做好全职女性的再就业工作,除了加大开发‘妈妈岗’力度外,我们还聚焦提高‘宝妈’就业能力,创新培训夜校模式,利用节假日晚上、周末时间,推出质优价低、有趣实用、紧贴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让‘宝妈’们学艺增技。”于宁宁告诉记者,这些培训课程累计吸引了1万余人参加。
长远发展需多方保驾护航
推广开来的“妈妈岗”正在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支持。
“最开始我们只设立了少数岗位,但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员工中‘妈妈岗’已经占到一半。”青岛晨易文具用品有限公司经理王淑芹告诉记者,公司早在2022年下半年就开始尝试推出“妈妈岗”,工作时间可根据孩子上下学时间自由选择。
青岛金叶食品有限公司则专门组建了一个“宝妈”班组。“这群‘宝妈’都很年轻,都有不错的就职条件,由于她们的加入,帮助公司降低了用工成本,也给企业带来了创新活力。”公司总经理助理苏先生表示。
除了企业,很多社区公益项目也设起了“妈妈岗”。在崂山区金家岭街道石岭路社区非遗手工创益工坊的“妈妈岗”,妈妈们通过开设网络编织课以及售卖编织的香包、纪念品、挂件,用指尖技艺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除提供岗位外,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妈妈岗”的岗位关怀。为了方便“宝妈”工作的同时不耽误对孩子的教育照顾,晨易文具允许员工周末带孩子工作,并聘请了专门教师,为陪同上班的孩子们提供教育辅导,指导学习并监督完成作业。金叶食品为“宝妈班组”提供专门的班车,方便其灵活时间上下班。
当然,探索创新中的“妈妈岗”并非尽善尽美。“在推进‘妈妈岗’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发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很多妈妈岗是弹性、非全日制的,因此,如何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合法权益,是推动“妈妈岗”健康发展的关键。”于宁宁坦言,另一方面,妈妈们职业和育儿之间的平衡,是各用人单位开发岗位权衡的重点,“妈妈岗”的开发更多是市场化的选择,尤其是在高质量、高技术岗位开发上有难度,也更需要对重返职场的妈妈们在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方面有更多的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