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习会是两岸关系通关密码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首度提出两岸领导人会谈倡议,两岸历经20年和平发展,终于在2015年实现马习会。转眼3年,两岸关系不但未峰回路转,反而深陷对抗深渊。蔡总统上任后宣称不对抗,实际外交战略采分离主义路线,文化教育上去中国,与大陆的主张南辕北辙,双方相互指责,陷入「恶意螺旋」。

两岸争议的关键在九二共识,民进党坚持没有九二共识,只有九二年会谈历史事实,大陆则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大陆不是没有弹性,马英九政府时代可以同意以「九二共识」替代「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并默许台湾以「一中各表」框限九二共识。大陆曾经期待与民进党政府就九二共识争议达成新共识,但事与愿违,最后功亏一匮,两年后审视这段过程,令人不能无憾。

关键在民进党的自我绑架,只看到马政府两岸政策之失,却忽视其成就与成功经验。这其中固然有党派之争的偏见,更重要是蔡政府低估了两岸关系的复杂,高估了自己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当我们回顾马习会这一两岸重大历史事件时,或许应该试着超越蓝绿政党之争,重新思考其深远意义,并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两岸关系找到可能的突破口。

民进党当时基于选举需要,大肆抨击马习会的举办,既指责筹办过程「黑箱作业」,又贬低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历史意义,更拒绝承认马习会所代表的两岸共识。全面的批评与否认,固然巩固了民进党当年的选情,却也让民进党迷失了双眼,忽略了大陆藉马习会传递的政治讯息。

习近平于2012年就任,即有以两岸执政党党魁身分举行马习会的构想,2013年12月马英九表示愿意与习近平会面,但双方在会面的身分、方式、地点等方面始终没有办法达成共识。后来,大陆意识到民进党2016年总统大选可能获胜,两岸交流成果可能得而复失,决定采取行动,为民进党执政后的两岸互动搭建桥梁。

从习近平马习会的致词可以一窥究竟,习主席在赞赏马政府的同时,也向未来的政府强调,台湾任何党派无论过去主张什么,只要现在支持九二共识,大陆都会与之交往。大陆是藉马习会的场合,以肯定过去8年成就的方式向未来的政府表达期许。如果民进党当时能以冷静的态度,认真看待马习会的政治意涵,或许会有不同的解读和选择。

蔡总统曾任陈水扁时代陆委会主委,对两岸政治话语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应非看不懂大陆传递的政治意涵,而是认定选举结果证明马政府两岸政策丧失民心,民进党既有长期执政的可能,大可挟民意抗衡大陆压力,逼迫大陆让步。

然而最近两年的两岸关系发展证明,蔡总统的判断完全错误。大陆在政治原则问题上没有做出丝毫让步,但初期大陆并没有彻底关上大门,仍期待蔡政府能「完成试卷」。可惜蔡总统没有抓住机会,最终让两岸关系变成反噬蔡政府的压力,失去在中美之间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的战略空间,反而成为美国施压中国大陆的马前卒。一旦站上中美对抗最前线,台湾不但在战略安全上要承受风险,中美贸易战如果失控,在贸易和产业上也将承受损失。

台湾的民意早已做出了选择,各大民调机构数据都清楚告诉蔡总统,她的两岸路线既不代表民意,也走不出新路。马前总统上涨的人气从另一个角度提醒蔡总统,当年对马政府的批评并不公平,人民正以自己的行动还马英九公道。

对蔡总统来说,马习会3周年无疑是一个机会重新审视马习会的意义与价值,及大陆在会谈中传递的政治讯息,从中找回两岸互动的通关密码。两岸互动首重互信,建立民共互信的前提是,找到反对台独和两岸同属一中的共同论述。

即便此时今日,大陆并未放弃两岸官方互动的可能,只要蔡总统拿出诚意和智慧,与大陆相向而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两岸政治共识,两岸问题仍然可以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