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黄埔行 重建两岸良性轨道

(图/本报系资料照)

马前总统带领年轻学子二度访大陆,两次行程中,纪念抗战都居重要地位,因为抗战胜利的最大成果之一,正是光复台湾,造福所有同胞,今年又正逢黄埔建校1百周年纪念,马前总统也将亲往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参访,抗战与黄埔的历史线索,或许正是今日两岸关系封冻下的融冰器。

在疫情与政治因素的双重夹击下,近年来两岸交流已降到谷底,原本稀松不过的人员往来、旅游访友、商务洽谈都成奢求。

正因交流路断、旅游落空,两岸民意往往在网路虚拟世界隔岸交火,一点风吹草动就危机四伏,似乎除兵戎相见再无他途,马前总统能不计外界评论,持续以交流消弭矛盾确实值得支持。

民进党常振振有词,今天的国民党背离了当年的立场,事实上去中国化造成的却是心灵割裂、对抗不休,即使在两岸战火未熄之际,蒋中正总统也从未自弃于中国,他曾设想有朝一日回到大陆,提出三项保证、六大自由,核心就是减少无谓的政治仇怨与报复。而自蒋经国总统开放探亲,乃至李登辉总统任内早期制定国统纲领,可以说方法虽有变化,但目的还是站在两岸都是中国人的立场,建设而非破坏。

民国94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前往大陆破冰之旅,缓和扁政府下的两岸关系,当年正逢抗战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随即在讲话中称,「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这一表述影响深远,不少参与抗战的将士认为终于得到了一份尊重。

抗战胜利70周年时,两岸官方都颁发抗战胜利纪念章,马政府更打破成例,只要确属抗战官兵与后人,无论身在两岸或海外,都可向国防部申领荣誉。在马习会上,双方认可纪念抗战,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成为交集点,但在抗战将届胜利80周年之际,当年官兵多已走入历史中,民进党却不断曲解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史实与精神,以所谓「转型正义」之说,诬称台湾战后陷入了一片灰暗。

口口声声要继承父志的行政院长陈建仁,遗忘其父陈新安曾是身受勋奖,值得尊敬的敌后抗战英雄,设问蔡英文、赖清德,谁又何尝不是受惠于台湾光复,才取得了平等就学从政的机会。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当年的中国国民党有三件大事:即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创设中央通讯社、建立军校,奠定百年的发展基础,但如今国民党仿佛得了历史失忆症,对自身发展历程毫不重视。

百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不少并担任重要职务,国民党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完成东征、北伐的国民革命使命,都是历史事实,且影响深远,百年之后,何须回避?

两岸关系,本就不只是政治,举凡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连结千丝万缕,如果有好的大环境充分互动彼此欣赏,对于两岸安全、台湾发展,不更可操之在己?期盼马前总统的黄埔行,能稍融当下冰寒,使两岸关系走回加法而非减法,倾听而非互斥,成就而非拆台的良性轨道。(作者为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