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吕秀莲 马英九与两岸和平

旺报社评

民进党籍前副总统吕秀莲召开民间国是会议,邀请蓝绿白各方人士,为台海和平凝聚台湾新共识,同一天国民党籍前总统马英九登陆行程曝光,月底将带领百余名年轻学生赴陆,除返乡祭祖外,将前往上海、重庆等城市参访,并与在地学生交流,但他不到北京,也未安排马习二会,毕竟他是首位踏上大陆的中华民国卸任总统,仍然引发关注。吕秀莲与马英九不约而同传递一个清晰的意涵,「和平派」开始跨越政治光谱,试图让两岸春暖带来花开。

急独急统形影不离

国民党去年九合一选举胜选,副主席夏立言率团访问大陆,两岸关系氛围改变。大陆疫情解封后,也开始积极邀访台湾各界人士,力推两岸民间交流。习近平第3任期两岸关系定调「和平交流」、「促通促融」,至于「统一民主协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等政治符号虽挂在嘴边,但只是既有立场的表达。同样的,蔡政府与民进党中央也将「统独」与「两岸」适度区隔,统独层面坚持既定主张,两岸关系层面则选择性开放民间交流。

可以看出,两岸执政者不约而同采取相似策略:区分两岸关系的政治层面与事务层面,尽可能透过事务层面的交流互动,舒缓政治层面的紧张对峙。因此,无论是大陆一改往日对两岸沟通机制「已读不回」的态度,向我方致函希望恢复两岸直航,还是蔡总统婉拒美国众议长麦卡锡来台,改以符合惯例的过境形式会晤麦卡锡,都折射出两岸目前存在一定程度默契与回旋空间。

然而,这样的回旋空间仍然相当脆弱,这是因为「急独」与「急统」两股力量依旧蠢蠢欲动,企图将得来不易的空间挤压殆尽,造成两岸对撞的后果。先看急独派,此处并非指门槛极高的法理台独派,而是指两类人:一是希望台湾与美国打破所有「一中政策」框限,实现实质台独,另一类则极力挑衅、刺激大陆动武,以复刻乌克兰拖垮俄国的脚本,透过战争赢得台湾主权完全的独立。

再看统派,大陆民间从不缺武统、急统的呼声。近日刚闭幕的中国政协会议,传出新科政协委员、网红民族主义作家周小平的提案,提及「对台特别行动」、「任何人逮捕或击毙台独黑名单成员能获得统一勋章」等刺眼表述,格外不同寻常。周小平提出上述建议,官方不至于接纳,主要是宣泄内部急统的情绪,但这是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的名义公之于众,让人感受到大陆急统民意压力之巨。

大陆不妨融而后统

最复杂的问题在于,有别于过去几十年间,台湾急独、大陆急统只是各自内部路线辩论的非主流力量,近些年国际因素对台海情势影响日切,两派从美中激烈斗争的现实中,获得了巨大号召力与逻辑支持。尤其是大陆急统派认为,即便北京有意和平统一,但完全控制不了美台的政治动作,不如「抛弃幻想」做好随时攻台准备。而上述论断,恰恰为美国战略圈预判大陆对台动武提供最「完美」的证据,反过来又刺激了急独派推动全民皆兵、以「抓协力者」之名整肃异己。如此一来,大陆急统、台湾急独变得形影不离,极具讽刺意味。

北京要适时宣泄内部急统压力,民进党也得照顾好急独派情绪,而美国只要靠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可以让急独和急统兴奋异常,这就成为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最大障碍,也成为两岸酿成兵戎相见的最大隐患。在这种状况下,大陆首先应该重整对台政策思考,跳出既有思维架构:既然大陆常说「急独带来急统」,那按照辩证法反过来看急统何尝不会导致急独?

马英九任内的两岸和平发展时期,大陆对两岸关系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维,事实证明是成功有效的,但大陆对统独一直陷在「和战」二分法困境之中,至今未能理清逻辑。大陆不妨以「融而后统、缓统化独」八个字,处理当下的两岸困局,争取台湾社会认同,或许两岸和平共识会超越党派光谱与历史分歧,成为两岸心灵契合之路的最重要一步。

两岸真和平才是台湾真民主,和平「无色」且无价,不需要分红蓝绿白。大陆要提出感动人心的和平统一主张,台湾所有「两岸和平派」也要努力构建论述、说服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