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登陆对两岸和平的助力

(图/本报系资料照)

前总统马英九将于下星期对大陆进行访问。在当前两岸关系日趋紧张之际,马英九作为最重量级台湾前领导人的访问对促进两岸开展对话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毫无疑问是一种助力。

抗中亲美的民进党政府及岛内的绿营媒体却对马英九赴陆之行大肆攻击,恶言相向,扣上一顶顶帽子。马英九到家乡的祭祖被说成是要做「中国的孙子」,是向中共「磕头献礼」。

对马英九祭祖的攻击不仅是对马本人的人格侮辱,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亵渎。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清明祭祖是绵延数千年的习俗,是后辈传承先人精神,表达后人追思的重要途径。通过祭祀祖先,我们会追忆祖德,感谢父母的生命之恩、养育之恩。通过祭祖,我们也为子孙后代祈福,祈祷祖先的神灵保佑后裔繁昌。通过祭祖,我们言传身教培养后代的仁孝之心。这就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民德归厚。已经70多岁的马英九即将踏上漫长等待之后的回乡祭祖之路,我们实在不应该对此进行妖魔化的政治解读。

民进党攻击马英九的另一点是说访问时间不合时宜,因为3月底也正是蔡英文前往友邦国家访问顺便过境美国之时。同一时间马在大陆访问势必抢了蔡的风头,是有意削弱蔡英文访美的效应。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民进党的眼里,什么时间是马英九访陆的合适时间呢?恐怕永远没有合适的时间。因为民进党压根就不愿意马英九访陆。

对于大陆方面延续2015年马习会的先例,使用「先生」而不是官衔来称呼马英九,民进党攻击大陆是「矮化」了台湾,是对台湾的不尊重。而马英九同意使用「先生」的称谓是「自我羞辱」,属于「卖台」行径。

回忆一下2015年马习会时大陆和台湾领导人见面时互相的称呼,不难发现那次马习会双方都表现出了对彼此的尊重。

「先生」作为汉语中的称谓,在两岸交流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从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隔海分治,两岸领导人直到2015年之前没有见过面。除了政治原因,其他诸如时机、场合、地点等都是双方见面的障碍。单单是双方以什么身分见面,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就是一道政治难题。现代汉语中,除了泛指普通男性,如张先生,李先生,「先生」也特别用于尊称有较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或学术地位的人,如孙中山先生、钱锺书先生、赵元任先生。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为达成实质对等与尊严,双方在会面时约定不使用各自的正式官方头衔,而以「大陆领导人」和「台湾领导人」互动,马习两人以「马先生」、「习先生」互称,最终促成了那次马习会。一个简单的「先生」称谓解决了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一道政治难题,跨越了双方之间的政治藩篱,向对方表达了善意和尊敬,是灵活务实的表现,是双方智慧的体现。

现在民进党又拿马英九被称为「先生」说事,可以说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以及对「先生」一词所表达的褒义和敬意的罔顾。

马英九在大陆民众中有很好的声誉,在执政期间,两岸关系和平友好。由于担任过国民党党主席和中华民国总统,他的出访不可避免被赋予政治意义。马英九这次大陆之行是一次祭祖之旅,历史之旅和青年交流之旅。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对两岸交流、两岸和解、两岸和平都有正面意义。两岸接触总比脱节好,交流总比交恶好,对话总比对抗好。为马英九率团访问大陆欢呼,为马英九率团访问大陆鼓掌。

(作者为多伦多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