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短卖长”,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正式落地,1000亿净买入侧重流动性调节
财联社8月30日讯(编辑 杨斌)央行正式开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8月净买入1000亿元。其操作模式非公开市场招标,避免了对市场利率的干扰,“买短卖长”的模式显示央行对于利率曲线“向上倾斜”的诉求较强。净买入规模不算大,专家认为侧重于调节流动性。
根据国债买卖业务公告 [2024]第1号,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称: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2024年8月央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该则公告为央行官网近期新设的“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栏目下的第一个公告,意味着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的操作正式落地。
8月初,央行发布的 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对于央行的首则国债公开市场买卖公告,有券商固收首席向财联社解释:“操作形式并非公开招标,而是针对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的定向操作,故央行并未通过公开买卖直接释放利率信号,以免对利率形成强烈干预和扰动。”
中邮证券固收首席梁伟超在此前研报中分析,央行重启现券交易工具侧重于流动性调节,尽量避免直接的定价引导。
不过,今年国债利率下行较快,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过低风险,市场此前对央行卖债的预期更强。7月初,央行宣布“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8月上旬,“央行指导大行卖债”以及“农商行买债受到监管”的消息接连传出,国债收益率发生显著调整。
上述固收首席指出,“买短卖长”的操作模式,意味着央行对于利率曲线“向上倾斜”的诉求较强。
总体来看,在8月的调整中,期限利率的上行幅度相差不大。1年、5年、10年、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自8月5日的低点最多上行了13BP、12BP、16BP、14BP。.对于1000亿的净买入规模,上述固收首席认为或许并不算大,“且央行实际买入短债和卖出长债的规模均没有告知。”
梁伟超认为,现券交易业务重启更多侧重于工具储备,初期操作规模或为百亿级别及以下,千亿及以上级别操作对市场深度的要求更高。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杨业伟也认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短期规模可能有限,大规模实施依然需要等待国债市场深度提升。截止2024年6月,我国基础货币占存续国债比例为1.20,而美国和日本的基础货币占存续国债比例为0.21和0.58。基础货币占存续国债比例仍偏高,我国国债市场深度仍不足以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工具。
当前央行持有国债规模有限,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可能更需要买入来实现基础货币的投放,但这又与当前避免利率过快速度下行的目标不符,因而短期操作空间有限。
上述固收首席进一步表示,央行净买入1000亿国债的规模,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即投放1000亿中长期流动性,在不降准的背景下,客观上起到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效果。若后续国债买卖操作更多以上述模式进行,其影响将集中在间接调控收益率水平和形态,以及调节流动性上,而非直接影响债券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