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碳權助雨林和原民保護 加國大熊雨林立榜樣

随各国决心在本世纪中叶达成净零排放,碳抵换(carbon offsets)成为达标过程中一大重要机制。加拿大的大熊雨林贩售碳权保育雨林、友善原住民是一个良好的永续实例。

加拿大西部沿岸面积约640万公顷的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是世界最大沿海温带雨林,以孕育白灵熊(spirit bears,身披白毛的美洲黑熊亚种,是在地原住民神话里的重要元素)著称。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导,「守卫看护者」(Guardian Watchmen)是大熊雨林在地一个由原住民负责的保育计划,任务包含协助船只脱困、设置螃蟹陷阱供年度科学调查及监测沿岸非法捕捞和狩猎。这个计划雇用150名19到55岁的当地原住民。

守卫看护者计划里负责卑诗省小镇贝拉库拉(BellaCoola)努哈尔克原住民(Nuxalk First Nation)这一带的塔利欧(Ernie Tallio)说:「我们就是部落的耳目,我们的存在对当地水、土非常重要。」

有别于靠纳税人养的公家巡守队,这批大地守护者的薪资有相当比例是来自「碳抵换」(carbonoffsets)收入。

碳抵换(carbon offsets)指企业和个人可透过付费支持或资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抵销诸如搭飞机、生产运营等个人或企业活动所产生碳排。

大熊雨林当地的碳抵换额度,是由「海岸第一民族」(Coastal First Nations,卑诗省沿海9支原民部落所组成的联盟)贩售,换取外界保护当地原本恐遭砍伐的森林。

加广指出,这本来是提倡者盼为其他地方树立榜样的一种保育筹资新模式,然而到目前为止当地的碳抵换销售速度低于预期,引发各界对此一新模式永续性的质疑。

大熊雨林被视为全球最大的碳汇(carbon sinks,指地球上能吸收和储存碳的生态或人工系统),每年能吸收大气内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

海岸第一民族与卑诗省府2016年签署协议,增加卑诗省碳封存量及避免毁林;协议宣告大熊雨林85%的雨林禁伐,其中包括70%的原始林。

协助海岸第一民族的高级策略分析师卡立亚(PaulKariya)表示,出售碳抵换被视为能弥补伐木减量的经济冲击,最佳情况是让碳抵换收入能完全取代伐木收益。

但到目前为止,当地碳抵换年收入仅达预期的一半,卑诗省府一直是主要买家,用于抵换公共部门运作(包括医院和大学)的碳排。

当地每年仍约有1000万美元的额度卖不出,让「守卫看护者」等这类计划面临断炊。卡立亚表示「这犹如当地早已摩拳擦掌开门营业,偏偏世界各地的人都不上门」。

当初擘划原住民与卑诗省府间这份碳协议的「雨林方案计划」(Rainforest Solutions Project)主任霍姆斯(Jody Holmes)表示,大熊雨林已确实能看到伐木的积极转型,像是伐木者会对野熊捕猎鲑鱼的溪流预留更大缓冲地带,也会避免砍伐陡峭边坡保护水土。

霍姆斯说,对当地最大的改变是强化对原民价值与文化的认同,「现在要到当地伐木前,都得与部落充分沟通与配合」。

碳交易市场去年被揭一些碳抵换专案减碳量不实,例如宣称可封存多少碳,但技术上根本还没落实,或声称保护多少面积森林免于砍伐,但这片森林本就不存在滥伐威胁,这类碳权不实买卖挨轰为非法「洗绿」,加上市场良莠不齐压低碳价,都不利大熊雨林贩售碳权。

卡立亚说,海岸第一民族贩售的碳权均经卑诗省严格认证,每个积分都有序号,购买后即失效,做到避免「重复计算」。目前当地碳抵换仍是透过所谓自愿性碳市场(VCM)卖出,卡立亚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企业被强制纳入减排,以推动碳权需求。

卡立亚不讳言,靠卖碳权资助保育的作法在加拿大仍相对新颖,但他对这可成为一种永续模式乐观,应能逐步推广到加国其他地方的保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