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話生活】Chia Jung Li /台味偵探的道術推理

《不可知论侦探》©鹦鹉洲、薛西斯/CCC追漫台/独步文化

从小泡在图书馆,认识的侦探从福尔摩斯到汤川学,再延伸至漫画的金田一与江户川柯南,对于推理作品的兴趣始终不减。又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影剧、动画,身为爱看推理的动漫迷,就一直期待台湾也有自己的推理漫画。不过,我始终遍寻不着,想来是谜题讲求逻辑严谨,有其专业性,日本此类漫画不乏由漫画家与编剧携手合作。但,台湾也有许多推理作家,为什么在漫画这块似乎总是空缺的呢?

来自〈珊瑚之骨〉的《不可知论侦探》

同样喜欢推理的读者,翻开漫画《不可知论侦探》时,应该会和我一样,立刻发现这是台湾推理作品拼图中重要的一块。如日系帅哥般忧郁美形的主角海鳞子,拥有能看见鬼的阴阳眼,表面从事侦探工作,实则暗中经营杀鬼的副业。尽管设定带有道术色彩,情节仍是扎扎实实的推理故事。

第一集〈舍身罗汉篇〉开场相当「正统」,从一具弃置在阴庙的诡异尸体引起路过情侣惊声尖叫开始,镜头紧接着切换到侦探海鳞子的登场。当时他正受人之托,到警局戳破一桩以闹鬼假象掩盖活人违规的案件,于是警察便顺理成章地将故事开头的阴庙弃尸案告诉他。此案尸体上贴满符咒,像是古时兴建水利工程前,会活埋乞丐献祭的民俗仪式「舍身罗汉」,海鳞子一眼看出符咒来自自家道派,只好加入调查。

尽管美形外表掳获众多女性读者的心,但海鳞子的诞生并非为了漫画文本。他的第一个故事收录在独步文化出版的日港台推理小说家短篇接龙集《筷:怪谈竞演奇物语》中,台湾小说家薛西斯的短篇〈珊瑚之骨〉。故事以「筷」为主题,描写海鳞子家中一根珊瑚筷失窃的谜团,看似是邪神作祟导致父母离异、母亲病故,细究则发现其中饱含着复杂的母子情结,以及海鳞子和国中同学程六两温暖又青涩的情谊。

薛西斯是台湾多产又质精的作家,出版作品包括武侠、奇幻、轻小说等,获奖无数,推出〈珊瑚之骨〉后,便在漫画《CCC创作集》的邀约下,担任《不可知论侦探》的漫画编剧,与画风精致的新人漫画家鹦鹉洲合作。

薛西斯的故事文本结构缜密、角色情感繁复,加上海鳞子能见鬼杀鬼的玄幻设定,可说同时具备吸引推理迷与动漫迷的要素。而擅长文史考据的CCC编辑部加入后,海鳞子的侦探舞台便定调下来,破解谜团诡计之外,也添加在地的历史脉络及民俗色彩。

《不可知论侦探2:恶人正机篇(上)》书封。(图/独步文化提供)

意外的互动过程改变对特定族群的印象

第一个案件〈舍身罗汉篇〉初步成形的2017年,内湖大湖公园连续传出七起落水意外,湖畔供奉无名乞丐的「老公祠」引起大众穿凿附会的讨论。此外,多年前电视剧《戏说台湾》也搬演过献祭乞丐的传说。《不可知论侦探》决定再度演绎这个民俗题材时,编辑部准备了关于水利工程用活人做祭品的研究论文,在Google地图上参考史上发生过献祭仪式的地点,锁定最适合漫画沿用的场景。在案件中作为主要线索的符咒,除了凶手及海鳞子道派使用,也出现在模仿犯杀人的场景。而为了制造可以推理的破绽,团队决定让这些符咒看起来相似又有所不同,并且在民俗学者的帮助下,选定符咒结构中最适合变动的「主神名称」,拟定三种不同的符咒用于画面中。

至于民俗仪式中献祭老乞丐的情节对应到现代,则改为「发生街友遭到杀害」的案件。漫画连载时,曾有读者询问:「街友也有手机吗?」从编剧薛西斯给出的详细回复,不难看出团队花费大量心思做功课,包括街友一整天的行程、睡觉地点等等。这个意外的互动过程,使不少读者表示自己因此了解街友群体并非全然游手好闲,也会用手机互通打工情报等,不仅打破了对于特定族群的刻板印象,也让案件更具真实性。

经过多重考据后,随着剧情展开,核心的推理诡计在尾声爆发意想不到的翻转,令人读完后会立刻翻回前面的画面找线索,发现蛛丝马迹都默默隐藏在整本漫画不起眼之处──这也是鹦鹉洲消化文字剧本后,赋予漫画独有的节奏与生命力,将只有漫画才能够承载的推理诡计表现得精采而感性。

延续着第一集的好评,《不可知论侦探2:恶人正机篇》以西门町狮子林大楼为蓝本,此地曾为东本愿寺,白色恐怖时期改为保安司令部,用来关押审讯政治犯,至今仍然流传不少灵异撞鬼传说。而在这主轴故事之外,还收录一篇小品推理,海鳞子在台北车站为一名女子解读网友见面信的密码。

以上种种台湾读者熟悉的日常风景,就这样自然而然融入在画格之中,加上扣人心弦的剧情转折、主角嘴硬心软的人格魅力,以及带有悬疑灵异色彩的历史民俗元素,在现今各国争奇斗艳的推理作品中,教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