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打疫苗前后该停药?各种疑虑一次解答

慢性病打疫苗前后 该停药吗?各种疑虑 感染症名医一次解答。(示意图/Shutterstock)

国内疫情趋缓,有望解除三级警戒,上班族重返工作岗位、学生回到校园、长辈外出,可能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风险。《康健》邀请台大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吕俊毅直播开讲,带领读者一次了解如何聪明打疫苗、做快筛,监测自我健康,安度疫情。

台大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吕俊毅。(图/康健杂志提供)

●吕俊毅的新冠疫苗、快筛教战Q&A

Q:疫苗种类不同,副作用强烈程度也不同,是否建议哪些人选择特定疫苗?

A:重组蛋白使用的历史较悠久,过去大部分疫苗都是这一类。腺病毒载体和mRNA疫苗虽然都已研究几十年,但直到这一次疫情才大量使用,这样的新技术是否有人们现在还不清楚的副作用,确实值得关注。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新技术的疫苗已经做了不少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并大量施打,基本上都是安全的,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因此不太需要选,打得到的疫苗才是好疫苗,如果很向往某种疫苗却打不到,再好也没用。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机会打疫苗,不要选,绝大部分来说,腺病毒和mRNA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疫苗。

现有疫苗面对变异株仍具有保护力。(图片来源 / 康健杂志提供)

Q:疫苗混打到底行不行,是否保护力更强?

A:首先,不同疫苗都是个别做研究,包括AZ和莫德纳各自的研究都认为效果不错,但若要把两者研究一起相比,并不公平,因为忽略了各试验的时空背景。

既然是个别研究,若要混打,是否安全、有效,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虽然现有的研究规模都较小,且是针对抗体反应进行研究,但确实显示AZ混打mRNA疫苗的抗体反应优于2剂都打AZ疫苗,因此才有混打疫苗的呼声,可能可以更有效对付变异株,人们有机会更快回到正常生活。

因此,若有更多研究出炉,甚至国内研究也证实混打的抗体反应更好,或许就该鼓励混打,与其让一半的人都打AZ、一半的人都打mRNA疫苗,不如让所有人都打AZ加mRNA疫苗,获得更好的保护力。

Q:必须达到多大规模的研究证据,才能作为支持混打疫苗的依据?

A:事实上,并非达到几千或几万个受试者就能判断是否应该混打,现阶段比较欠缺的是有效性的实验,也就是目前没有混打的临床试验,让一组人2剂都施打同厂牌疫苗,一组人混打,进而比较哪一组被感染或重症的人数较多。

不过,也可采回溯性的研究来分析,例如加拿大及欧洲部分国家已采行混打一段时间,或许有团队已经在研究这群人之后感染或发病的机率是否有差别。若日后有这样的研究报告,将更具说服力,优于目前只看抗体反应的方式。

此外,有些国家开放混打是考量疫苗的副作用,因为某些国家施打AZ疫苗引发血栓的机率较高,以加拿大来说,该国mRNA疫苗供应充足,因此直接禁打AZ,先前第1剂打AZ的人,第2剂一律改打mRNA疫苗。但台湾疫苗供应量没那么充足,如果没有足够的mRNA疫苗,实际执行上也很难做到混打。

不同筛检方法各有不同优缺点。(图片来源 / 康健杂志提供)

Q:慢性病患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自体免疫疾病等,打疫苗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

A:打疫苗是为了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如果心脏病患、肺疾或免疫不全的人受到感染,通常病情特别严重,转为重症死亡的机率特别高,所以这些人特别需要打疫苗,特别需要保护。包括心脏病、癌症、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以打疫苗,这些疾病都不是打疫苗的禁忌症。

不过,本身的慢性病还是要适当控制,比如原本血压很高,没有处理,如果打完疫苗血压太高,心脏负荷不了就可能引发心肌梗塞,或者血管破裂引发脑溢血。

建议慢性病患还是可以打疫苗,而且原本的慢性病要好好控制、治疗,只要慢性病在稳定、良好的状态,施打疫苗并不会加重原本的问题。

Q:平常有服用慢性病药物,打完AZ疫苗后,是否需要先停药一阵子,避免血栓?

慢性病必须好好控制,不须为了打疫苗而停药,即便使用免疫抑制剂,担心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疫苗可能没有效果,这种情况也必须在病情稳定且医师允许之下,才能稍微暂停用药,等到疫苗的免疫力产生,再恢复用药。千万不要自行停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原则上,原有的疾病要控制良好,再去打疫苗,应该就不会有问题。

Q:长辈足不出户、没有群聚风险又担心疫苗副作用,是否一定要打疫苗?

A:如果长辈离群索居,几乎不与人接触,加上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确实可考虑不施打疫苗。不过,这样的人应该不多,因为即使自己不出门,还是可能有家人或亲友来探望,仍有接触风险。因此,除非真的住在很偏远的地方,离群索居,才没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性。

Q:生理期身体比较虚,可以打疫苗吗?

A:生理期和接种疫苗没有冲突,大部分女性生理期时,身体状况也是稳定的,除非生理期很不舒服或贫血,就建议身体调养好之后再打疫苗。

Q: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打完疫苗后猝死?

A:国际上也常发生某些人打完流感疫苗后猝死,却查不出和疫苗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因为人们常忽略,即使不打疫苗,同样的时间点还是会有人因为其他原因而死亡,称作「背景值」。若疫苗真的会增加副作用、导致死亡,那么发生率应该会高于背景值,否则很难说是疫苗的副作用所导致的猝死。但最好还是逐一找出个案的死亡原因,大部分都能找到,而且通常是其他的问题。

不过,还是有人很难相信,为什么死者这么巧,偏偏就在打完疫苗后心肌梗塞、脑中风等。事实上,这些疾病本来就是比较突发性,不论是否有打疫苗,任何人突然遇到这样的事都很难接受,只不过在没有打疫苗时,在不能接受之余还是得接受,但如果死者刚好有打疫苗,人们很容易就会怪罪到疫苗。建议大家还是要更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把所有问题推给疫苗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Q:打完疫苗后出现发烧、头痛、疲倦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吃止痛药?

A:打疫苗是为了训练身体认识病毒的某一成分,等到真的病毒来袭的时候可以很快将它消灭。而免疫系统在认识这样一个外来的成分时,会产生发炎、免疫反应,身体常有的感受就是发烧、肿痛或倦怠。

通常这种情况不用过度担心,如果只是轻微不适、能够忍受,不一定要吃止痛药,但如果已经影响日常生活、无法工作,吃一点止痛药也无妨,一般普通止痛药对疫苗效果的影响非常小,除非是免疫抑制剂才有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反应。假设出现特殊症状、真的无法忍受,建议还是要就医,可能视需要安排特殊检查。

但不建议打疫苗前事先吃止痛药,如果本来副作用就没有很严重,很可能止痛药是多吃的,任何药物吃多还是会有副作用。

Q:打完疫苗后的不适症状会持续几天?何时应该就医?

A:一般副作用在打完疫苗当天或隔天就会出现,持续1、2天,顶多2、3天,吃一点止痛药或休息一下就会改善。如果打完头几天没事,隔了4、5天或一周后才开始发烧、头痛,就要考虑是不是其他疾病引起,如果都把原因指向疫苗,很可能错过找到真正问题、及时诊断、治疗的机会。

所以合理的副作用大概会出现在打完疫苗后的2、3天内,并且慢慢自行缓解,超过这个范围就要找医生协助诊断,看看是不是有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