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孔粗大、红疹 恐藏蠕形螨虫
台北医院皮肤科医师吴家华提醒,蠕形螨虫症以毛孔粗大伴随粗糙脱屑的「毛孔性糠疹」最常见,若误用药物可能加速恶化,应尽早就医。(台北医院提供/王家瑜台北传真)
40岁的姜小姐长期被脸部反复红疹和皮肤粗糙困扰,原以为只是过敏,但鼻翼、脸颊处越来越严重,就医检查确诊为蠕形螨虫症。台北医院皮肤科医师吴家华表示,病人的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作息紊乱,且长期反复使用类固醇药膏,破坏皮肤屏障,造成蠕形螨虫增生,显微检查发现脸部皮肤泛红处的蠕形螨虫密度增加。
吴家华说明,人的皮肤天生不带有蠕形螨虫,多数都是因与他人接触而得到蠕形螨虫,当蠕形螨虫共生于人体皮肤后,会存在于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特别是脸部、头部皮肤。牠们利用人类的皮脂生存,正常情况时会与皮肤达成平衡关系,当皮肤环境改变、不适当清洁与保养、免疫力失调、长期使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都会导致平衡机制被破坏,造成蠕形螨虫增生。
引发的症状包含:毛孔粗大伴随粗糙脱屑、红斑、丘疹、脓疱,皮肤敏感、湿疹等变化,可能伴随着搔痒、灼热感,其中以毛孔粗大伴随粗糙脱屑的「毛孔性糠疹」最常见,皮肤会有如砂纸、橘皮样子的变化。
吴家华指出,有些症状容易被误以为是毛囊炎、湿疹,若自行使用一般药膏,不仅无法杀死蠕形螨虫,还可能致使症状恶化,建议若有上述状况应尽早就医,由医师辅以显微镜检查,帮助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