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建升级成本高

美国基建升级成本高图╱美联社

拜登的1兆美元基建法案去年完成立法,道路、桥梁和港口可望升级,但美国基建仍有成本高昂的问题有待解决。

■When the U.S. upgrades infrastructure,it often spends much more than other nations for similar projects yet ends up with disappointing results.

美国道路破损、桥梁老旧,港口壅塞,基础建设落后阻碍及时送货和供应链管理。所幸拜登政府的1兆美元基建法案已在去年完成立法,联邦支出的范围包括道路、桥梁、港口和其他项目。陈旧基建升级在望,但美国还得克服基建成本过高的问题。

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美国道路超过4成状况不佳。该协会给予美国整体基础建设的评分只有「C」。

美国政府大手笔斥资1兆美元升级老旧基础建设,但部分专家却不抱太大期望。因为过去经验显示,每当美国升级基础建设,花费总是比其他国家相似的计划多,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公民声音 助涨开支

美国基建成本过高多归咎环保法令、工会规定,以及工程计划需要经过官方层层批准。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里斯考(Zachary Liscow)指出,「公民声音」(Citizen Voice)亦是造成交通建设成本攀升的原因之一。

里斯考与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布鲁克斯(Leah Brooks)合作的研究显示,在1960年代与1980年代间,美国州际公路每英里的成本暴增3倍,主要因为州政府的决策受到「公民声音」影响。

里斯考表示,民众所得增加,关心公共事务,越是积极参与基建计划,越可能推高建设成本,像是阻碍建设进行,直到他们担心的地方有所修正,但这也是耗费成本的改变。不过公民参与确实带来不少益处,例如降低对社区的冲击。

麦肯锡顾问公司资本项目和基础建设业务负责人佩洛昆(Shannon Peloquin)指出,美国的基建计划必须经过复杂、层层交接的过程。先是计划所有人提出计划,由另一方估计成本和需求,再经过环评与社区意见阶段,最终再交由民间财团执行。这个过程导致决策缓慢、封闭,每个单位解决攸关自身利益、计划某个阶段的问题,削弱了让基建如期发挥效用的责任。

环保法令 成基建大石头

此外,佩洛昆表示,营建产业的生产力仍有提升空间,产业的价值链缺少能够改善透明度、降低浪费和排除等待时间的数位工具。且规划者与执行团队并未密切合作,双方合作无间可及早发现风险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蓄意隐瞒问题,直到纸包不住火。

佩洛昆指出,促进合作方法之一是成立多功能、多方利害关系人的团队,如此一来便可建立信赖,并在基建兴建过程全程投入。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资深研究员托默(Adie Tomer)表示,关心基建成本议题的民众都能发现,基建的批准程序有问题,从欧巴马、川普再到拜登政府,皆试图解决问题,特别是提高审核效率,但难处在于核心环保法律-「国家环境政策法」若要进行结构性改革,需要国会批准。

托默表示,美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政策与外国大不相同,因此基建计划也难以和外国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