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再登月?当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究竟看到了什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Karma

编辑|t

引言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美国著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54年前所说的这句话,被全世界人民广为所知。当时的他离开了阿波罗11号登月舱,成功踏上了月球。

(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

也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言,美国阿波罗计划的顺利实施,代表着人类有能力在其他星球上着陆,其背后的重大意义更是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描绘。

只不过,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就再也没能登上月球,这背后又有着什么原因?

一、有关阿姆斯特朗的传言

有人认为,美国之所以不再次进行登月,是因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看到了一些“特殊的东西”,甚至与外星物体发生了第3类接触。

(美国登月实拍)

在阿波罗11号进行登月的过程中,美国人对全程都进行了直播,全球超过6亿人共同收看了这次直播,见证了人类历史性的一刻。

然而,当时的信号却出现了4分30秒左右的断缺;在信号中断之前,阿姆斯特朗正在进行登月演讲,语气平缓,镇定自若;显然经过了多次排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阿姆斯特朗的语气却在信号中断之前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并且他提到了一句

(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吗)

“我们是为和平而来。”

在空无一人的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的这句明显不存在于演讲稿之中的话,究竟是对着谁说的?

而且在信号回流之后,阿姆斯特朗的整体语气也变得不再那么镇定,似乎是被什么东西所震慑到了。在返回地球之后,阿姆斯特朗的神态也显得非常疲倦,几乎没有展露出自己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登月三人组)

这一系列现象也让很多人认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见到了外形的物体,有人甚至声称自己截获到了直播断流4分30秒的无线电内容,在无线电中,阿姆斯特朗向休斯敦地台说:

“天呐,这东西实在是太大了!”

这条信息被曝光到网络上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阿姆斯特朗在当时的确与外星生命产生了第三类接触,而所谓的直播断流,就是美国人在与外星生命进行谈判。

(神秘的第三类接触)

当然,这类说法还没有被任何官方证实过,而且这类言辞的故事性太高,基本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那位宣称自己截获了直播断流语音的网友,也不过只是一个无名氏而已。

美国航天局官方早就对外解释过:当时的直播之所以会断流,是因为地缘之间的距离太远,导致信号流产生了波动和混乱,根本就不是什么“第三类接触”的应急措施。

阿姆斯特朗在去世之前从未提起过自己在月球上见过外星物体,同时对网上的传言和舆论也没有做出过回应。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将此类说法认定为阴谋论和博眼球,不值得我们进行过多的关注。

(阿姆斯特朗登月脚印)

如果不是外星人阻挠人类登月,为什么美国和其他航天大国在后续的几十年中都没有再进行过登月的尝试呢?难道人类的技术还会倒退不成?

二、登月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美国人进行登月计划的目的所在。

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迎来重新洗牌,美国和苏联成为时代中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然而,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却完全对立,政治敌对气息浓厚;在战后反战情绪浓厚的环境当中无法开战的两国,只能在科技、体育、文化等领域进行冷战。

(美苏冷战)

能够让人类摆脱地吸引力的束缚,探索宇宙奥秘的航天事业,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冷战当中的重要战场之一。

美国的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正式进入白宫之前就对全体选民作出了承诺:要在太空探索领域全方位的超过苏联。

然而,苏联人很快就打了肯尼迪的脸。他们在1961年4月12日,将东方1号飞船送上了太空,而宇航员加加林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1个真正进入太空的人。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至此,美国人在太空探索当中就处于全面的落后了,大量美国议员找到肯尼迪,认为应该加紧美国在太空领域方面的投入,尽快追赶苏联的脚步,让美国民众获得自信。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宣告了阿波罗计划的目标,坚定的表示要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之前将美国宇航员平安送到月球表面。

(肯尼迪宣布阿波罗计划)

从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人的太空探索之所以会在短期之内如此激进,完全就是因为苏联人的刺激。如果不是苏联人在当时占据航天探索领域的绝对领先,美国人是肯定不会进行登月探索的。

在肯尼迪宣布阿波罗计划之后,美国人立刻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决心。他们的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快就追赶上了苏联当初的脚步,有能力将宇航员送到地球的轨道当中了。

即便遇到困难,美国人也没有放弃登月的梦想。1967年,一艘名为阿波罗1号的宇宙飞船,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突然起火,直接导致了三名优秀的宇航员当场死亡。

(被烧毁的阿波罗一号)

美国人对太空的狂热已经造成了人员的伤亡,但他们并没有停歇探索的脚步,而是在1969年正式发送阿波罗11号飞船,并且成功让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完成了登月。

在这之后,美国人就一转攻势,彻底超越了苏联人在太空领域构建起的领先。而苏联则在后续的发展当中后劲不足,始终没能对美国人的成功登月进行复刻。

毫不夸张的说,美国人的航天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完全处于一家独大的态势,哪怕是苏联也没有与其比较的空间。没有对手的美国太空也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以哪怕这么多年过去,美国人在太空当中取得的最大成就依旧是发生于50多年前的登月。

(美国登月)

换个角度来说:美国人的登月计划从一开始就带有着强烈的目的性——赶超苏联。而苏联在后续的竞争当中,没有给予美国足够的压力,所以他们才没有进行二度登月或者进一步的探索。

三、登月实在太烧钱

除了在太空竞赛当中成功干倒苏联之外,美国人还有一个不再登月的理由——登月实在太贵了。

1960年,刚刚上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找来了当时的航天局局长詹姆斯·韦伯,和他共同探讨了航天推进器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究计划。当肯尼迪问及预算时,詹姆斯所给出的答案是:

(时任航天局局长的詹姆斯·韦伯)

“至少增加航天局30%的年度财政收入。”

这可不是詹姆斯狮子大开口,宇宙探索本身就是一项非常烧钱的技术,不仅在硬件上需要绝对的精良,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换取技术支持。

严格来说,美国人当初的登月计划完全不得已而为之的“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1969年美国的GDP总额大概在10200亿美元左右,而根据NASA发言人Joshua Buck所提供的信息:美国人在阿波罗11号计划中花费了255亿美元。

(登月的成本极其高昂)

也就是说,当年的美国人将全年GDP的零头全都用来搞登月了。除此之外,美国人还动用了整整40万人参与到了太空计划当中,其背后的人工成本,技术成本,更是难以用一般的价值来进行衡量。

而这还只是阿波罗11号的单一计划成本,为期长达10年的阿波罗计划,则更是花费了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发经费的20%,牵扯到了2万多家美国企业和200多家顶尖高校。阿波罗计划的背后,几乎是整个美国。

(直播中的登陆月球行动)

从这一系列描述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登月计划绝对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前前后后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太过巨大,根本不是一般国家能够闹得起的。

而如今的美国经济下行,几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连财政赤字和美债危机都不能及时解决,哪里还有心思进行第二次的载人登月呢?

四、登月无法带来价值

在美国人成功完成了载人登月之后,“登陆月球”这件事就立刻失去了吸引力。

首先,首个登陆月球的国家已经被美国霸占,美国人也将自己的国旗和一系列设备留在了美国,不论后续是否有国家能够复刻他们的成功,都只能屈居第二了。

(月球最先被美国人插上旗帜)

其次,登陆月球这件事背后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只是一个由岩石和沙砾构成的星球,现阶段的人类还根本无法对月球上可能存在的资源进行任何开采。

也就是说,登月所进行的投入并不能转化为经济上的回报。登月也许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面子上的成就感,但却无法改变人类的实质生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方向也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再追求太空探索的广度与深度,而是开始追求起太空技术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带来的便利。

(发射中的火箭)

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人类在上个世纪搞出的旅行者探测仪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与地球有着几亿公里的距离,但旅行者探测仪并没有给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带来任何生活上的改变。

然而,人类在21世纪弄出的各种近地卫星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马斯克的星链技术给美国财政带来了大把的收益;我国的北斗卫星也成功让我们摆脱了美国GPS的封锁,华为卫星电话更是能够让我们在陷入绝境之时向外界进行求援。

(中国的北斗卫星CG模拟图)

最后,我们对于月球的探索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不管是否有第二批人类登月,这个现状也不会在短期之内发生任何改变。

在我国的嫦娥系列宇宙飞船的探索之下,月球早就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神秘,月岩和月壤也已经成功出现在了地球上供研究人员们研究。我们目前所能对月球进行的探索也就到此为止,没办法向前继续开展了。

总结来说:我们对于太空的探索已经从“表象主义”演化为了“实用主义”。登月这种无法给人类带来既得利益的太空探索行为,理应被时代放弃。

(我国的“嫦娥”登月成功)

但是,新一轮的太空探索竞赛似乎已经悄然到来。为了重新宣告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霸主地位,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批准了阿尔忒弥斯计划,决心要在2024年前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往月球。

阿尔忒弥斯计划也被人称之为重返月球计划,2022年,猎户座号飞船完成了绕月飞行任务,重返月球计划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人类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广袤的太空就是我们人类最天然也最直观的舞台。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宇宙探索事业,不仅要攻克月球,同时还要让全人类从太空事业中获利,在太空中谱写地球的辉煌。

(人类的征程是浩瀚的星河)

更希望我国航天事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在后续的探索当中与美国掰一掰手腕,争取实现航空领域的赶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