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务实友好关系将为中欧提供战略机遇
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5日刊登题为《习近平访问欧洲,寻求战略机遇》的文章,作者是罗杰·科恩、储百亮。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选择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三国,这些国家或多或少都对美国制定的战后世界秩序不满,认为中国是一种必要的制衡力量,并且渴望加强对华经济关系。
习近平5日抵达法国。他希望展示中国在欧洲大陆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并且寻求务实的友好关系。
对欧洲来说,此访将考验其在中美之间微妙的平衡之举。
习近平此访第二站是塞尔维亚,访问时间恰逢北约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25周年。中国政府持续纪念贝尔格莱德使馆被炸事件,并谴责西方的“虚伪和霸凌”。
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已在官方政策文件中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制度性对手”。如果这种说法长而拗口,还可能自相矛盾,那是因为欧洲大陆在如何平衡中国提供的经济机遇与国家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各行业的经济风险之间左右为难。
3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记者说,欧洲对中国的这种定位行不通。他说:“就好比汽车开到十字路口,红灯、黄灯、绿灯三种信号灯同时亮起,这车还怎么开?”
现在,中国领导人希望把灯向绿色的方向调节。
为此,习近平此行第一站选择了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经常发表戴高乐主义的观点,称欧洲“决不能沦为美国的附庸”。这位法国领导人坚称,欧盟的存亡取决于“战略自主”和发展军事适应性以成为“强大的欧洲”。
法国著名对华关系专家陆克说:“马克龙试图在当前的全球混乱中开辟第三条道路。他试图在两个主要超级大国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就在一年多前,马克龙访问中国并受到盛情款待。访问结束时,中法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位法国领导人重复了中国人经常提及的“多极”世界、摆脱“阵营”和“冷战思维”等词语。
马克龙最近也警告说,“我们的欧洲并非永生”,只有成为“主权体”才能得救。
中法之间的默契本质上似乎在于某种共同看法,即战后秩序已经濒于崩溃,必须用一个考虑到力量变化的新架构取而代之。
访问法国之后,习近平将受到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热情欢迎。中国是塞尔维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则热情拥抱中国的投资,并且利用匈牙利欧盟成员国的地位冲淡对中国的批评。这两个国家都对美国施加的压力感到不满。(编译/赵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