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对中战略错位 对话防分歧扩大

美欧近日针对中国议题举行高级别对话,大陆专家认为,美欧对中存在战略错位。图为今年2月大陆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与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首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新华社)

美欧12月2日举行「中国问题」双边对话机制的第二次高级别会议,重点讨论双方关于涉中国政策协调的关键领域。时隔半年,美欧再次启动这一协调机制,大陆学者表示,美欧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局限性,美方试图将欧盟拉入「大国竞争」框架,但欧盟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尽量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澎湃新闻刊出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成昊、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欧研究项目青年研究员郑乐锋共同撰稿文章,探讨「中国问题」双边对话机制的第二次高级别会议后,中美欧关系将如何发展。

文章表示,关于中国问题的对话机制已经成为美欧整体协调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欧协调在拜登执政之后正进入「蜜月期」。

对于「中国问题」能否成为美欧关系的「黏合剂」?文章说,美欧「中国问题」对话机制始于川普任内,拜登执政后基本上全盘接手,又进行了调整升级,充分说明加强与欧洲在中国议题上的协调已是美国两党共识,这一趋势将长期存在。

文章表示,拜登执政为重塑跨大西洋关系创造了比以往更多的机遇,但在如何应对中国挑战问题上,美欧仍然面临诸多分歧,而这也是双方急于协调的根本原因。

文章称,从本质上看,美欧在中国议题上存在「战略错位」,对于美国而言,拜登执政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重塑美国竞争力、弥合国内两党分歧、缓和政治极化趋势,引入中国议题既是拜登「治愈」美国、刺激国内发展动力的手段之一。而对外政策角度看,拜登政府将中国议题视为重振跨大西洋关系的施力点,也认为修复美欧关系将有利于美国赢得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文章说,然而,欧盟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的战略平衡,中美都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尽管美国是传统盟友,但欧盟不愿彻底倒向美国而摧毁与中国的关系。

文章表示,在这一背景下,欧盟涉华态度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将中国定位为「合作和谈判伙伴、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也会针对不同的事务和政策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中国接触。从欧盟角度来看,重启美欧「中国问题」双边对话机制更多是为了避免双方对华政策分歧扩大,并没有改变欧盟对华政策的总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