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咆哮者」电战机落入南海杀手网 陆靠它抢占优势

美国EA-18G「咆哮者」(EA-18G Growler)电战机的资料照。(图:shutterstock/达志)

美国海军2023年12月时,以「因失去对其指挥能力的信心」为由,开除了部署在「卡尔文森」号(USS Carl Vinson,CVN-70)航母上的美国第136电子攻击中队(VAQ-136)指挥官库尔特(William Coulter)。

然而,《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4日报导,1个月后,在1艘055型驱逐舰上的中方官兵却因对抗美国航母编队,而获表扬为「时代楷模」。中国媒体播放了2架美国战机低空掠过「南昌」号驱逐舰的画面。而广泛认为,其中1架是EA-18G「咆哮者」(EA-18G Growler)电战机,也就是第136电子攻击中队使用的同款电战机。

如今中方海军科学家首度披露,中国军舰用以对抗「咆哮者」的战术和技术,让人得以一窥中美这两个军事大国在南海展开的无形战斗。这些科学家6月在发表于中国学术期刊《雷达与对抗》(Radar & ECM)上的论文中指出,人工智慧(AI)为解放军的雷达提供了对抗「咆哮者」的关键优势。EA-18G电战机是由波音(Boeing)制造,主要用于电子干扰。它是以F/A-18「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战机为基础平台,可以搭载各式电战系统,以高功率全频段全方位压制敌方侦察和通信讯号。此外,它还能发射反辐射飞弹,精确打击舰载雷达,是美国空海一体战略中的核心战力。

而由安徽省蚌埠「海军士官学校」雷达专家刘尚富领导的团队写道:「认知智慧雷达具有主动环境感知、任意发射和接收设计、智慧处理和资源调度等能力。它可以有效对抗EA-18G复杂多变的电磁干扰。」中国海军现代军舰装备了多种不同工作原理的雷达,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测器。科学家和工程师解决了大量异类数据传输及处理的瓶颈问题,使这些设备能协同作业,继而大大降低了「咆哮者」对各雷达的干扰效率。

刘尚富团队指出,系统侦测不是简单地堆叠多个侦察感测器,也不是松散地连结网路,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利用不同感测器的性能特点,从战术角度合理分配并调度侦测资源,以增强平台的信息控制力。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设法维持整个舰队通信的高速可靠上获得突破。当EA-18G攻击中国军舰时,附近的中方军舰会立即加以反制。

刘尚富团队说,随着中方军舰共享情资,一张具备「灵活、主动、快速、智慧地」对抗EA-18G能力的庞大「杀手网」(kill web)就形成了,继而实现从「单一资源对抗」到「系统侦测资源对抗」的转变。他们并指出,中国海军凭借技术,一改以往谨慎的作风,采取了更积极主动的战术,「以攻为防,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组合,结合其他要素,以对抗电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