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一社一品创特色,百花齐放激活社区治理新活力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处岷江中游,面积465.32平方公里,辖区共有4个街道,2个镇,5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31.9万。2023年以来,彭山区委、区民政坚持党建引领,以“一社一品”为工作方向,聚焦各社区需求、地地域特色、人文精神,以点带面,带动全区社区形神兼备,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彭山特色社区治理“不老的邻里生活共同体”。

健全三个体系,构建条块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格局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建强责任落实体系。彭山区委高度重视,通过专题部署,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体的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作领导体系,以区长为组长,成立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为“创特色”工作铺设坚实基础。二是激发资金效能,完善统筹统筹体系。以此次“创特色”工作为契机,彭山区高效整合资源,争取350万元省级项目资金,撬动各部门资金累计708.3万元。在此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等部门主动作为,分别牵头对7个社区的特色创建,完善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盘活资源配置,提升资金效能。三是高效执行监管,健全工作督导体系。“创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各成员单位定期开展下沉督导,力促每项任务按质按量完成,打造出“高位引领、部门协同、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治理新模式,为试点任务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抓好五个强化,形成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实践模式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眉山市彭山区2023年度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程实施方案》(眉彭委基治委发〔2023〕5号)经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审定后正式颁布,为全区工作指明方向。通过精简办事流程与联合六部门颁发的《“村(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大幅简化群众办事负担,并构建起一套清晰高效的村(社区)职责与自治体系,提升服务质效,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强化学习研究。组织32名骨干深入成都安公社区、清源社区、致强社区等4个社区参访交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同步推出《彭山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作手册》《彭山区“创特色”工程资料汇编》,全面提升抓落实的能力水平,着力解决工作怎么干的问题。。三是强化社工人才培养。2023年度,彭山区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考试人数达113人,彭山区民政积极动员城乡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等参加专业考试,有效推动报考人群扩面,持证社工净增约129%,目前全区持证社工人数达到201人。四是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彭山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站室联动,7个创特色社区通过走访调研,围绕居民需求,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队伍35支,引导其积极融入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为社区发展开启新篇章。五是强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志愿者招募和公益服务机制,规范社区志愿服务行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目前,建有志愿服务团体500余支,设立志愿服务站点的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了全域覆盖,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

用好三个抓手,形成一社一品、多元共享的治理格局

一是抓个性展示,擦亮社区品牌底色。在“创特色”行动的引领下,凤鸣街道城西社区结合区域特色,着力打造“老社青治”贴心关爱服务品牌,江口街道武阳社区依托智能科技,创新实践拆迁安置居民双线融合“四时治理”模式。彭山区坚持品牌化思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大力构建“一社一品”治理共同体,探索县域城乡社区治理新路径。二是抓阵地优化,提升阵地利用效能。通过盘活国有资产、闲置资源、社区空置空间等方式,推行“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推动“一室多用”的灵活布局。黄丰镇新丰社区回应果农需求,集政务办理、直播推广、助老服务于一体,打造多功能服务场景;凤鸣街道城中社区借助社区规划师的专业力量,通过居民参与式规划,推动多元力量,携手居民共创凤鸣公园阵地的提档升级,打造“以人为本”的家风馆。三是抓五社联动,助推社区慈善发展。以社工站(室)为依托,以社区工作者为支撑,聚合多元力量,拓宽慈善渠道,建立可持续的募捐渠道,让更多居民、单位参与到社区公益中。公义镇保胜场社区积极动员辖区爱心商家,目前已募集社区慈善资金7万余元,为下沉社区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为群众纾困解难,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