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能取代中国 外商去风险改采「中国+N」策略

跨国企业在分散供应链的过程中发现,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容纳所有从中国迁出的生产力,「中国+1」策略必须调整为「中国+N」。(图/Shutterstock)

近几年与中国「脱钩」或是「去风险」的概念广受关注,过去10年当中,许多西方企业一直在寻找世界工厂中国的替代生产基地与市场,企业界高管们将这一转变称为「中国+1」策略。但是几年下来他们发觉,没有哪个单一的国家能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必须结合数个国家才能取代中国,西方企业高管们将这种更新版的策略称之为「中国+N」。

《华尔街日报》指出,在中国拥有庞大生产基地的苹果公司正在越南以及印度这个新崛起的智慧手机制造中心迅速扩张,最近又加强了从印尼的采购,并且还在印度建新厂。安全感测器产品和遥控器等家庭娱乐设备的美国制造商环宇电子(Universal Electronics)将关闭2个中国厂的其中一家,然后扩大墨西哥厂,并在越南首都河内附近开办新厂。

报导表示,西方企业转向「中国+N」的原因很明确: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容纳所有从中国迁出的生产力。越南商业环境很友好,但缺乏足够的技术熟练工人;印度有大量劳动力,但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墨西哥靠近美国市场,但与中国的零件供应商距离太遥远。

这是一种被专家称为「多岸外包」(multishoring)的多元化态,反映出一个严峻的新现实:全球营商环境与10年前相比要复杂得多。

报导表示,供应链分散的代价很大:物色新地点、投资培训人员、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耐心培养新的供应商,但是企业都愿意冒险一试。西方企业将生产线迁出中国时最主要关心的是成本问题,中国工资水涨船高,迫使外资企业寻找成本更低的替代者。到了2018年,美中贸易战加剧了这种任务的紧迫性。这几年来,非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激增。

跨国企业面对情况比起想像中要复杂得多。报导指出,韩国三星十多年前将部份业务迁离中国,主要是中国劳动力及经营成本上升,本土竞争也加剧。如今在一系列地缘政治因素推动下,苹果等科技巨头也在采取类似行动。不只是新冠疫情重创供应链,美中之间的大国竞争也升级为激烈对抗,中国政府对外企的立场愈发不可预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提醒人们,重大冲突仍有可能发生。

许多企业从中美贸易战之初便开始分散供应链,以苹果公司电子产品的分散策略为例,该公司在印度的供应商数量从2018年的7家增长到2022年的14家,同一段时间内,在越南的iPhone供应商从14家增加到25家。自2018年以来,苹果公司在欧洲供应商方面的支出增加了50%以上。

报导还说,多年前全球制鞋巨头已开始将生产分别配置于中国、越南和印尼3国,现在进一步另辟天地。一家越南制鞋工厂的经理说,西方知名品牌客户已要求他们在孟加拉和印度设立工厂。

分析人士称,高利率和全球经济低迷将迫使企业放慢分散供应链的步伐,财务主管对建设新厂的支出变得更加谨慎,许多企业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供应链与原料问题,还要重新训练工人,这些因素会让处于景气低迷困局中的企业在分散供应链时放慢脚步,但是企业不会停止建新厂,供应链多元化还是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