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厂味”的工厂 产出工业母机的“牙齿”
10月18日,成都经开区车城西一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刚走进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大门,便被眼前两层楼的青瓦白墙建筑搞得有点迷惑:这么像酒店,是不是走错啦?
“没错没错,这是我们公司专门打造的川西民居风格厂房。”工作人员连忙解释。
一个没有“厂味”的工厂,引发了我们的好奇——这家工厂是生产什么的?答案很明确但反差也很大:为工业母机生产“牙齿”。
我们更好奇了——工业母机是什么?“牙齿”又是什么?带着问题,我们一步步揭开这家“宝藏”企业的神秘面纱。
成长记
闯入细分赛道
美奢锐新材料公司创始人兼CEO颜焰简要介绍了公司的拳头产品——金属陶瓷数控刀具,装在工业母机上,用于切削。“形象一点说,就像是工业母机的‘牙齿’,它是一种消耗品,需要经常更换。”颜焰说,目前公司已有3000多种品类,年产“牙齿”1400多万件,在金属陶瓷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细分赛道?颜焰回忆,公司的创立缘于一场地震。
工业母机,是生产机器的机器,是制造业最核心的基础。但不管是工业母机还是其“牙齿”,我国都长期依赖进口。2011年,日本遭遇“3·11”大地震,相关企业停产,导致中国市场的金属陶瓷数控刀具处于断货状态,严重影响到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我们看到了市场机遇,也想解决这一‘卡脖子’的痛点。”颜焰说,自己正好了解到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这样一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就一起联合组建研发团队,果断扎进了这个细分领域。
2012年创业之初,公司只有几个人,当年就扩大到了30多个人。这个赛道由于缺乏国产替代,因此产品一推出就不愁销路,但创业之初,合格率成了最大的困扰。
不到20%的产品合格率,意味着大量废品。美奢锐新材料公司研发副总经理鲁攀告诉我们,提升合格率关系企业生死存亡,他们从原材料端、设备端、技术工艺端同时发力,目前已经将合格率提升到99%左右。
走过至暗时刻
在提升合格率的过程中,公司走过一些弯路,甚至差一点倒下。
那是在创业的第六个年头,产品通过小规模的样品测试后,客户下了批量订单。然而公司那时还是一个小作坊,没有实现自主量产,为了交付订单,只能走委托加工的路子。
颜焰回忆,有一天公司的质量负责人突然要离职,背后的原因让她胆战心惊,“他告诉我,委托加工的厂家能力有限,合格率只有30%左右。”颜焰非常震惊,因为前期通过努力,公司的产品合格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现在因为委托加工造成了棘手的局面:如果不交付,逾期会导致违约;如果交付低合格率的产品,公司信誉将极大受损。颜焰说,那段时间是公司创立以来的至暗时刻。
痛定思痛,颜焰带上行李,租住在工厂旁,每天守在工厂盯质量,几个月几乎都没有产品交付,亏损上千万元。“回过头来看,那是个非常难迈过的坎儿。”颜焰坦言,当时团队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为了让企业活下来,“品质差一点就卖便宜一点”,但颜焰还是坚决拒绝了出售不合格品,“公司虽小,但路还长。”
在这次事件之后,公司团队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刻骨铭心,全力打造量产生产线,对标世界一流品牌的竞争能力和品质要求,一步步向上攀登。
驶上发展快车道
“牙齿”是如何生产的?在生产车间,来自攀西地区的钒钛材料,经过粉末制备、压制、烧结、涂层等70多个工序之后,变身为耐高温、耐腐蚀的坚硬“牙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核电、精密电子、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梳理企业发展的阶段,2018年是个分水岭。2018年,美奢锐新材料公司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量产线建成,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金属陶瓷自动化生产线,第二年金属陶瓷数控刀具的产销量便跃居全国前列。
位居国内前列后,公司定下目标:开拓海外市场,希望能将海外业务占比做到50%。
刚准备大干一场,新冠疫情就来了。整整三年,全球化的步伐暂时搁置。然而公司没有停下来,而是苦练内功,2021年二期产线建成,公司成立四川省新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专注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谈到未来,颜焰表示,希望能实现两个跨越:一是扩产能,将年产能从目前的2000万件提升到5000万件;二是增品类,从目前的3000多个品类,增加到1万个以上。“我们这个细分赛道市场不大,国内全部市场容量300多亿元。”她表示,公司下一个目标就是重启国际化计划,不断提升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与国际巨头一决高下。
对 话
●希望打造一个“梦工厂”,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接纳工厂
●员工“眼里有光”,是企业未来走得更稳更远的原动力
●企业的愿景,是打造全球领先的材料科技共赢平台
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颜焰:
制造业也可以有“梦工厂”
□薛静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翻开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颜焰的履历,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连续创业者……同时,她也是员工眼里“颜值”与“智慧”并存的人物。
一个女性创业者,在惊心动魄的市场竞争中,有着怎样的生存智慧?
记者:我们参观车间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车间是和设备厂家联合共建的,这是为什么?
颜焰:很多企业都面临资金问题,我们的资金压力也特别大,进口一台设备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但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又必须要采购这些设备。面对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我们创新了商业模式,跟设备厂家谈合作,他们提供设备,我们提供技术,双方共建生产线,共享收益。
记者:要走向全球市场,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差距又在哪儿?
颜焰:我们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但还面临诸多差距,比如说技术储备,国外品牌大多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在终端应用领域,他们的应用案例非常多,解决方案也比我们多,能够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在产品的丰富度上,我们也有欠缺,所以要从目前3000多个品类,快速增加到1万个品类。要想在这样的细分领域里做到龙头,和国际一线品牌竞争,我们还需要加速补齐短板。
记者:您为什么要进入制造业?
颜焰:我在贵州遵义的三线工厂长大,从小就听着天南海北的口音,跟着爸妈以厂为家,工厂的秩序感对我来说非常亲切。所以,我成为制造业的从业者,每天穿着工装,到工厂上班,这是我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我小时候,工厂是让人羡慕的地方。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进工厂,但工业发展需要人才。我希望打造一个“梦工厂”,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接纳工厂,让工厂回归它曾经的价值和辉煌。
记者:怎么理解“梦工厂”?
颜焰:首先,要有归属感。我们每年都举办家属开放日,把员工的父母、爱人、孩子接到厂里,让他们了解家里的“顶梁柱”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一起拉家常,在食堂吃饭,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其次,要有认同感。我始终认为,选择到工厂上班,一定要基于喜欢,我们寻找的员工是热爱这份事业的,他们能在工厂找到价值感。
再次,要保证收入。我们的薪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上游,基本可以保证大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曾经有位客户到我们工厂参观之后跟我说,看到员工“眼里有光”。我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评价,这是企业未来走得更稳更远的原动力。
记者:对于未来企业发展,您有怎样的愿景?
颜焰:我们的愿景是打造全球领先的材料科技共赢平台。“全球领先”是给自己的定位,我们不愿意做普通的产品,要做就做在全球有竞争力的,但这个过程很漫长;“共赢”意味着不以为自己攫取利润为目标,而以产业的共同发展为初心。
往细说,目前我们在金属陶瓷刀具领域处于全国前列,但在硬质合金刀具以及其他刀具领域,才刚刚开始。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我们能成为全产业产品线刀具领域国内领先的供应商。
□薛静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