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陈世伟: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工厂

深圳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世伟(图片来源:晶报)

「剑胆琴心」,这是几年前同仁敬贺陈世伟履新石岩联谊会会长之职的4个大字。

陈世伟,久裕集团以及久裕交通器材(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深圳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石岩联谊会会长。

在自行车行业里,「久裕」是一家具有50多年历史、专门生产自行车重要零件花鼓(车轮轴)与轮圈的龙头企业。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传承,久裕一步一脚印,从花鼓到轮组,再进入与电力结合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机车以及手摇电动自行车领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久裕集团子公司遍及台湾、深圳、昆山、泰州、厦门等地区,以及欧美国家。

●从创业到回归:曾是台湾网路创业先锋

1971年10月,陈世伟出生在台中县丰原区(现台中市丰原区),是家中的长子长孙。他坦言,自己出生时家里的境况并不算好,起初住的房子还是租的土屋。

久裕公司成立的诺飞客车队(受访者供图)

他告诉记者,虽然他出生的地方周围居住着很多客家人,但他们家族算是「河洛人」。河洛人,又叫鹤佬人,是几百年前由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广东移居台湾的移民的后代。

陈世伟出生同年,陈世伟的爷爷在丰原创立了一个名叫「永裕」的工业社。工业社其实是一种家庭式的小作坊,类似大陆常说的个体户。

「工业社成立时,员工就是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两个朋友,厂房面积还不到50平方米。」陈世伟介绍,工业社一开始业务繁杂,只要是跟自行车相关的业务都做,就连最基本的单车补胎业务也曾干过。

得益于台湾经济的腾飞,经过几年的积累,永裕工业社的发展初具规模。1976年,工业社更名为久裕工业有限公司。1981年,公司再更名为久裕兴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久裕公司在当时的台中县大雅乡再建新厂,占地面积超过8600平方米,这就是外界熟知的「久裕大雅厂」,也是久裕在台湾的总公司。

后来,陈世伟到日本大阪上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大概读了两年之后,因为家里需要,他回到企业帮忙。「当时公司里有日本来的工程师当技术顾问,我的工作就是给顾问做翻译。」陈世伟表示。

日本顾问走后,年轻的陈世伟还是想到外面闯荡一番。在父母的资助下,20世纪90年代初,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台中创办了一家网路公司,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可以说是台湾地区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从业者。

「那时候,我们创立的公司还是相当风光的,一是当时的台湾地区没几个人了解这个行业,二是跟我一起工作的几个伙伴都是学历很高,或者是业内非常优秀的人才。」回想起30多年前的创业时刻,陈世伟的眼里依然闪烁着光芒。

或许是因为业务和理念太过超前,陈世伟和伙伴创立的网络公司在坚持两年多后被迫解散。「不过,这也让我明白了经营一个公司的各种不容易。」陈世伟说道。

就这样,陈世伟再次回到了久裕公司。

●从台湾到深圳:基层做起稳扎稳打

虽然有了两年的创业经历,重回久裕公司的陈世伟还是从基层做起。

但这时的陈世伟,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他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凭借自己熟悉电脑网路的优势,将公司的网路、作业系统、操作系统以及人事、行政等软体信息都重新梳理了一遍。「都是我一手包办的。」陈世伟说。

之后多年,他辗转于公司的品保部、资讯室、厂务部、管理部等多个部门。「我在工厂车间待的时间最长,直到现在我都在管理整个车间。正因如此,公司各个环节的短板和优势,我都一清二楚。」陈世伟自豪地说,「公司里,资历最完整的应该就是我,差不多所有的部门我都待过,而且在每一个部门我都是从基层员工做起的。」

而说起久裕与深圳结缘,则是陈世伟还在日本念书期间的事儿。

1992年,深圳迎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春天」。这一年,感觉到了大陆营商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久裕公司也决定跟随客户美利达的脚步,来深圳设厂。

1993年,久裕在深圳投资的工厂在宝安石岩建成,久裕交通器材(深圳)有限公司也在同年4月5日注册成立。2008年底,陈世伟开始接任久裕交通器材(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

陈世伟接手的时候,因为正好碰上了国际金融危机,公司每个月都在亏钱。「担任深圳公司总经理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公司的部分订单砍了。」对于他的这一反常操作,当时没有几个人看得懂,但陈世伟认为,「市场占有率并不是主要的,公司能不能获利才是最主要的。」

陈世伟认为,自行车行业是一个对产品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行业,产品过硬的品质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味地压低价格,与竞争对手拼成本,不是最好的出路。「当时我们采取的一个策略就是,重新调整我们的业务方向,把优质的客户服务得更好。」

一番调整后,整个深圳公司的经营状况大大好转,3年之后,业务翻了3倍左右。「订单少了,营收反而增加了,然后,之前流走的客户,又回来了。」说到此时,陈世伟开心地笑了起来。

2014年12月8日,在陈世伟父亲陈俊雄的带领下,已完成更名的久裕兴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柜买中心兴柜挂牌,成为公司发展的又一关键里程碑。

两年后,陈世伟也迎来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里程碑:2016年,他进入久裕集团公司董事会,父亲陈俊雄开始准备退休;同年10月20日,陈世伟也被董事会推选为公司新任董事长。

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者,在正式接手久裕集团的全面经营管理之前,陈世伟从基层员工做起,稳扎稳打,一路成长,这种稳健并不是毫无调性,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发展规律性。

从传统到突破:带领企业完成四次转型

传统制造业一直被称为「夕阳产业」,但陈世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根本在于企业需要不断完成转型升级。「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工厂;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陈世伟说。

久裕原本是一家专门生产自行车重要零件花鼓与轮圈的企业,通过改善生产流程和经营模式,现在已经将产品从花鼓延伸到轮组和其他附属贸易产品,企业也从最初单纯的代工生产到拥有久裕(JOYTECH)、诺飞客(NOVATEC)等多个自主品牌的发展阶段。

陈世伟认为,代工企业是否选择走自主品牌之路,关键还是看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和占领市场份额的比例。「一旦你开始加入自主品牌队列,你就成为原来所有合作方的竞争对手,不但存在失去现有订单的风险,还会因转型不顺畅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但是,早在1981年,还在台中发展的久裕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代工企业到自有品牌企业的转型之路,最早设立的品牌就是「JOYTECH」(久裕)。这是公司完成的第一次转型升级。

2002年,久裕加入了由捷安特和美利达两大自行车巨头联合零组件厂商成立的台湾自行车协进会(A-Team)。在当时只有20多个的协进会会员中,久裕的排名倒数第一。

陈世伟意识到公司的产品与行业先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明白今后应该努力改进的方向。倒数第一的排名,也让久裕公司的员工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工作不仅仅只有薪水问题,还关乎团队荣誉,于是大家殚精竭虑,全心致力于产品研发。

短短半年,久裕的成绩再次提报给协进会时,得到了所有成员的认可,并成为模范企业。这是久裕的第二次转型升级。

2015年4月,久裕公司正式成立诺飞客车队。陈世伟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骑自行车。」但后来,他发现品牌和车队能够相辅相成。

此外,陈世伟还发现,组建车队既可以将一大批职业车手收于麾下,给两岸骑行爱好者更多的表现机会,还可以让年轻人拥有一个不错的交流平台。

例如,2017年至今,久裕公司已经连续8届协助宝安区台港澳事务局举办两岸青年「乐骑文明城」活动,吸引了约500名两岸青年共同参与;2023年,又协助光明区台港澳事务局举办首届「光明杯」海峡两岸暨港澳自行车骑行赛事系列活动,吸引了约600名两岸自行车爱好者及专业竞赛选手参与。

目前,久裕赞助国内外超过20个自行车车队,每年赞助国内外赛事100余场。这是久裕的第三次转型升级。

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世界经济发展局势瞬息万变,要让计划赶上这个时代的变化,必须突破风口,与时俱进。

2018年,久裕成立了电商销售平台,直播电商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模式,也助力传统产业快速升级转型。这是企业从B2B向B2C模式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久裕的第四次转型升级。

「在接任公司董事长的时候,我就在一直思考,我们公司在大陆的重心应该放在哪一个区域会比较好,因为除了深圳,我们在江苏昆山、泰州,以及厦门都有工厂。最终我们的选择,还是决定将重心放在深圳。」直到今天,陈世伟仍然相信自己当初的这个选择。

「第一,因为深圳是一座有活力的城市,而且这座城市的效率也非常高;第二,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很强;第三,这是一座以高科技著称的城市,其产业链配备也相当完善。」陈世伟表示,以上这些都是他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考虑把业务重点放在深圳的主要因素。「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深圳各级政府的领导都相当开明,他们能够接受很多新的观念。」

●从个人公益到服务同胞: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2024年7月11日,「深圳市宝安区中心血站」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则关于「深圳台商第二届公益周」的报道,里面提到:「深圳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石岩联谊会会长陈世伟,始终坚持每年参加献血活动,他的行动不仅是对协会成员的鼓舞,也是对社会的深情回馈。在陈会长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会员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共同为拯救生命贡献力量。」

陈世伟不大好意思地承认,这个习惯其实源于25年前的一次惨痛经历。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逾万人受伤,在近11万户全倒或半倒的房屋中,就有陈家在丰原老家的楼房。「当时我在老家听到缺血的消息,就自己跑到医院去献血,结果被医务人员骂了一顿:『你早不来(捐血),怎么现在才来?』」

这件事给陈世伟个人很大的冲击,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献血这样的事情,平时就可以多多去做。于是,从此以后,他每年都会去献血一两次,即使后来到了深圳工作、生活,习惯也依旧未改。

自2018年担任深圳台商协会石岩联谊会会长一职至今,陈世伟一直都在围绕「沟通政府、服务台商、帮扶困难台胞台属」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工作。

「之前我在联谊会里担任的是副会长,非常感谢上一任会长许秀凤给我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给我创造的一个非常好的环境。」陈世伟解释,石岩联谊会跟其他的台商联谊会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会员不多,但是会员公司的体量都特别大,像恩斯迈、昊阳天宇、艾美特等,要组织一次活动可不容易。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石岩的台商协会会员参加联谊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台协及联谊会也成为协助政府联系台企的高效沟通渠道。

陈世伟表示:「协会希望让会员企业知道,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其实都是对台商非常有利的。我们要在其中扮演好一个让沟通变得更畅顺的角色。这对政商关系的融洽发展是有一定帮助的。」

为此,陈世伟道出了自己工作的成功秘诀:「方法其实比较简单,就是让企业知道,我们联谊会是真正在帮会员做事情,而不只是吃吃喝喝。」一直以来,陈世伟坚持身体力行去证明这一点。

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前几年,在石岩去世的部分台胞的骨灰盒因疫情期间不方便运回台湾,陈世伟都会主动请缨,由他本人亲自带回台湾,交由海基会妥善处理。

「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不少的悲欢离合。虽然做这种事很辛苦,但是,每当事情完结后,我都会感到很欣慰,因为我至少有能力帮到自己的同胞。」陈世伟饱含深情地说道。

说完,陈世伟转头看了一眼办公室墙上的「上善若水」4个字,若有所思。(白念平/深圳《晶报》记者)

(本文来源:深圳《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