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风向球-日本把夕阳产业当文化事业
十二月中旬走访日本最大的蚕丝产地--群马县,原本脑中浮现的画面是像中国供观光客参观的蚕丝博物馆那样的生气勃勃,但实际采访后却发现不然,日本蚕丝产业在进口产品的竞争下,产量大不如前,产业发展也遭遇瓶颈。两相比较下,中国将蚕丝产业当成营利事业经营,日本则当成文化事业来经营。
日本曾是世界少数的蚕丝制品输出国,连日本皇居内都曾设有养蚕所,但是现在日本几乎看不到养蚕、纺丝的厂商,在日本流通的蚕丝制品中,纯日本国产的丝织品只占○‧六%,连日本人都几乎忘记日本也产蚕丝的事实。
群马县位于日本列岛中央,已有一千二百年养蚕纺丝的历史,是日本数一数二的蚕丝生产县,尽管现在蚕丝产业已落没,但群马县政府和民间企业仍不愿放弃这入不敷出的夕阳产业,仍抱着重建丝绸王国的雄心。
群马县政府振兴蚕丝产业的具体作法是,积极为丝绸相关业者争取经费补助,拟订各种宣传策略,协助业者打开群马产丝绸的知名度。最近还计划将明治政府于一八七二年在群马县建盖的官营近代化机器纺丝模范工厂「富冈纺纱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登记为世界遗产。
当地的民间企业为了让蚕丝文化传承下去,也致力研发养蚕、染织技术,甚至不惜亏本经营,MLLANORIB丝绸产销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参观店面时,看到商品标价吓了一跳,一条短短围巾标价都要一、二万日圆,当然以日本的消费水准来看并不算贵,但是与中国的蚕丝制品相比就感觉有点贵。
日本观光团不管是到上海、苏州或北京都会带去参观蚕丝博物馆、工厂,一条蚕丝被只要一万日圆(约台币三千五百元),而在这里却几乎买不到一条围巾。
该公司社长★口晴美表示,她在一九九八年成立公司时,就很清楚无法以量取胜,只能以品质和独创性取胜,例如,他们的「染茧」技术在○九年十二月时便取得专利。
所谓的染茧,是指从蚕吐丝结茧的阶段就控制了丝的颜色,能生产各种颜色的蚕茧,织出色彩更丰富的丝绸,每个天然蚕茧的颜色都有些微的差异,便可织出独一无二色泽的丝绸。
该公司与群马县的四家养蚕农家签约,限用当地的蚕茧品种,传统技术加独创的染色技术,使丝绸发出独特的光泽和触感。从纺丝、织布到缝制成品都是自家工厂制造,品质有保证。MLLANORIB也因而被日本经济产业省选为「农工商合作」的模范企业及「日本三百大有活力的中小企业」。
不过,★口透露说,现在蚕丝的生产成本颇高,签约的农家收入大多来自政府补助,但政府打算取消补助制度,明年的蚕茧成本可能涨十倍。群马县副知事茂原璋男对此表示,群马县将蚕丝产业视为文化事业,无论如何都要让它延续下去。日本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也不禁让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