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今年的三个「秋斗」
(示意图/达志影像)
今年9月到11月的秋天,是对美中台三方执政当局各自内部的大考,能否过关牵涉到未来三组双边关系的重要变化。在剧烈变动的国际格局中,美国的「期中选举」,中国大陆的「中共二十大」,台湾的「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将牵动强权争霸的形势,也直接影响台湾的生存环境。
美国11月8日将举行的期中选举,被视为拜登总统是否将在第一任期走到一半就形同跛脚,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力道。美国的价值冲撞、族群对立、贫富差异严重,枪杀案频传、堕胎争论再起、通货膨胀,一般预期民主党至少将在众议院丢失多数党地位,拜登的施政挑战将会更大。
中国大陆估计在10月至11月间举行二十大,习近平可望续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藉延长任期继续民族复兴的赶考之路。习的第1任期虽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至少没有第2个5年任期的香港、新疆、疫情、印度边界冲突,及恶化的美中强权对抗。中共二十大之后,权力交班问题自然将比前十年愈趋凸显。
台湾将在11月26日举行九合一地方选举,在蔡总统执政最后1年半的时刻,各政党将重画政治势力版图。以全面亲美并切割两岸的战略选择,在中美强权对抗的夹缝中,蔡总统能否再次将公共政策焦点转为民众惧中情绪,而在选战中得利,有待检验。
从川普政府时期正式浮上台面的美中长期战略竞争,并没有因拜登继任而趋缓,然拜登的国安团队在与中国大陆对口的交锋,张弛起伏交替延续。从早年在柯林顿政府任职时期的「对台三不政策」原则,延伸到当前扩大版的「四不一无意」,其实拜登决策幕僚与前任相比,总体上采取理性的对中政策,始终都在自我提醒地建构美中关系「护栏」。如今两强各自面对重大政治议程,自然更有着重外部情势风险管控「护栏」的需要,以便专注处理内部挑战。
当美中都在寻求双边关系不失控的时候,即使是阶段性的和缓或妥协,台湾就绝不可以「从台北看天下」,也不可以因自认具备「棋子」功能而天真的想像「台湾是美国心中最软的一块」。在此强权迈向阶段性谋合的机率露出端倪之时,我国朝野有识之士尤其必须忖度「大国思维」,从更高更广的视角来观察台湾被当作工具的冷酷现实,才不致于因错估形势而损及利益。
拜登国安团队口中的美中关系「护栏」并没有固定明确的定义,并且经常以复数来描述,应是泛指双方在强力竞争的结构中,仍有机会推动合作的内涵,包括各层级的沟通管道,气候变迁、卫生防疫、区域安全、军事避险等,并非专指双方对台湾议题的处理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中国大陆索性也借用「护栏」的说法,而且特别针对大陆认定双边关系中「最重要也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明确将双方涉及台湾定位的「中美三项联合公报」指为「护栏」。美中心里想的与口中说的基本上不同一回事,这个名词也就必然变成「一栏各表」了。
乌克兰战局的演变、中俄关系亲疏的评估、日本后安倍时代的发展、美国联结北约与印太盟邦的力道、解放军快速扩张的海空与核威慑力量,是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重点议题。然而今日的论述,在秋天美中台各自内部政治变化的结果出炉后,将会产生一套新的复合式参考指标。
在今年圣诞节,下一任县市长及议员就职后,台湾就会立即进入长达1年的2024总统大选热季。关心台湾前途及美中台未来5年形势变化的朋友们,恐怕精神上想要放松也难。(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中华战略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