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打得有多惨?据当地百姓说,他们三年没敢上山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陈毅元帅曾对对此战役评价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而孟良崮战役的场景更是让人难忘,当地百姓的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说:“整整三年不敢上山。”
1947年,国民党与我军在孟良崮地区展开了极为惨烈的战斗。
这一战,我军全歼由张灵甫率领的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74师,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重点的进攻并且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为进军中原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当时的战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国民党部队在前线节节败退导致军心不稳。
蒋介石怒不可遏,如今的国民党急需一场重大的胜利来稳定军心。于是蒋介石将矛头指向了山东解放区。
3月,蒋介石集结了25个师,60个旅约45.5万人。蒋介石的五大王牌主力也出动了三个,那就是“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第五军”。
我军却只有华东野战军以及地方军区共27万人,在兵力上,国民党就已经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蒋介石采用稳扎稳打,以三大王牌为主力的战术,并任命顾祝同为总指挥。
这段时间里,国民党的军队不停地向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缓慢地推进着。
我军在敌军的这种战略下采用灵活的战术与敌军周旋,可是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叮嘱道:“虽然敌军密集,稳扎稳打,但是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要用足够的耐心对待他们,伺机而动,未必没有全歼他们的机会。”
5月,我军改变战术,将部队往后撤,为的就是麻痹敌人从而达到诱敌深入的效果。
敌军一看我军向后撤退,果然上当,认为我军怯战。
负责国民党南线进攻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立功心切,见到这种情况,急令以张灵甫所率领的“整编74师”为主,以“整编第25师”,“第83师”为辅配合张灵甫部的进攻。
当张灵甫率兵推进到坦埠一带时,已经跟国民党主力渐渐脱节。
一看到张灵甫孤军深入,华野司令员粟裕立马抓住这一时机,调集十个纵队准备合围张灵甫达到全歼蒋介石这一“王牌主力”的目的。
而张灵甫也明白粟裕的意图,但是他却十分狂妄自大。
此时他手中的部队可是有着32000人的王牌七十四师。他们的装备全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
张灵甫凭借着这一点,他丝毫不惧,并且还将计就计,准备以自身为诱饵吸引我军的主力,让周边四十多万的国民党军队对我军实行反包围,达到一个“中心开花”的效果。
孟良崮周围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这里当诱饵是极佳的选择。于是张灵甫将部队拉上孟良崮,准备在这里固守待援。至此,大势已成。
而蒋介石也明白张灵甫的用意,他欣慰的对此表示:“以自身为诱饵,黏住共军的主力部队,使我军达到反包围的目的,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达到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于是蒋介石乘专机来到徐州亲自督促这场恶战。
张灵甫只要在在这里坚守三天,友军必定会赶来支援,到了那时就能对我军展开两面夹击。
张灵甫明白我军的意图,我军也明白张灵甫的意图,对此双方的一切战略都已经放在明面上了。
此时,摆在我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歼灭74师就是被74师黏住,如果是后者,很有可能导致我军被国民党全歼。
可是战争到了这时候,全歼张灵甫的目标就在眼前,我军实在不忍丢失这个,只能进行殊死一搏,速战速决。
粟裕决定以五个纵队合围张灵甫,以五个纵队阻击国民党的援军。
5月13日下午,我军正式向孟良崮这片地区对张灵甫发起进攻。此时的孟良崮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一颗又一颗的子弹在这片区域你来我往,炮弹一颗又一颗的相继落下,遍地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我军顶着敌军猛烈的炮火,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可是山上的敌军却依靠险峻的地势,精良的装备,一次又一次的把我军打退。
经过了一天的激战,我军虽然攻下了几个山头,可是并没有对张灵甫造成多大的损失。他的主力依旧顽强的在主峰固守着。
此时的我军弹药匮乏,损失惨重而且周边的国军随时都会支援过来。不少人在这时提出了撤退的建议。而粟裕却坚持己见,力排众议。
战事陷入胶着,到了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双方指挥官的心理了。
粟裕明白:如果这时候撤退了,那么我军在华东的局面就彻底的陷入被动的局面了,到了那时我们还能退到哪里去呢?
而且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一个个都想着保存实力,他们未必会全力以赴的赶来营救张灵甫。
粟裕这时下了命令:“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上孟良崮全歼张灵甫,事后,不论牺牲有多大,一定给你们补齐个个纵队的建制。”
我军素来只在夜里进行战斗,因为如果在白天战斗,那么我军就全暴露在了敌军的飞机以及坦克之下,势必会造成惨重的伤亡。
可是就是因为孟良崮,我军开始不分白天夜晚,轮番朝着孟良崮发起进攻。
作为指挥官的粟裕,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他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前线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询问前线的战况。
在巨大的伤亡面前,前方将士很是不满,将讲话打到了陈毅那里请求撤退。
陈毅对他们说:“粟裕同志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谁要是敢言撤退,那咱们就军法处置。”粟裕也在电话里对他们说:“你们听着,不论你们付出了多大的伤亡,只要没攻下孟良崮,你们就得往前冲。”
“此战是我们在华东关键性的一战,赢了什么都好说,但是要是输了,那我们在华东,在整个中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我希望你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听了陈毅以及粟裕的话后,前线将士瞬间打起精神,又组织起队伍向着孟良崮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面对我军的强烈进攻,张灵甫愈发的顶不住。
他开始打电话歇斯底里的催促援军:“为什么你们还没有对共军形成反包围之势,我部已经快要顶不住了。”
而电话里的友军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张灵甫:“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向前推进了,可是共军的火力太猛,使我军寸步难行啊。”
然而,前来增援的国民党部队真的是如此吗?
蒋介石看到张灵甫被围,他先是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然后又调集部队,准备对我军施行反包围。他命令李天霞以及黄柏韬前去增援张灵甫,然后对我军施行内外夹击的战术。
这种战略蒋介石什么都考虑到了,但是他却漏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心。
李天霞这个人与张灵甫不对付,可是这次是蒋介石命令李天霞来增援张灵甫的。
李天霞却阳奉阴违的只派出了一个连的兵力来增援张灵甫,对张灵甫谎称道:“我们已经在救援的路上了,你在坚持一下。”
大敌当前,军人当应该抛弃个人恩怨,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击退敌人。可是这个李天霞却如此行事,实属小人行径。
当然了,如果李天霞派出大量部队,那么最后或许就是另一番结果了。
而黄柏韬呢?张灵甫一向看不起黄柏韬,可是人家黄柏韬可不像李天霞。黄柏韬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他抛弃个人恩怨,率领部队前去增援张灵甫。
当黄柏韬推进到黄崖山的时候,遭到了我军的猛烈进攻。
黄崖山距离孟良崮仅有几公里的路程,是通往孟良崮的要道。如果让黄柏韬占据黄崖山,那么局势将彻底扭转,我军就会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歼。
粟裕虽然在猛攻孟良崮,但是他就对周围抱有极强的警惕,当得知黄柏韬推进到黄崖山的时候,他就派出了一支部队前往黄崖山阻击黄柏韬。
当黄柏韬来到山脚下刚好碰到了我军,于是大战一触即发。他们为了抢夺黄山崖,展开了激烈的对战,最终由于我军抢先占据制高点,终于控制了黄崖山。
黄柏韬只能望着对面战火连天的孟良崮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至此,我军对于孟良崮胜局已定!我军发起了总攻孟良崮的号角,而张灵甫见迟迟等不来援军,明白他们是不会来救援了。可是张灵甫没有投降,他组织残兵依旧负隅顽抗。
5月16日,孟良崮战役以张灵甫的死亡而彻底收官。战后清点战场,我军伤亡1.2万人,国民党伤亡3.2万人。
我军看着眼前的孟良崮,内心百般滋味萦绕心头。这片地域已经千疮百孔,满地尸体堆积,鲜血染红大地。微风拂过,远处残阳如血,仿佛在无声的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
毛主席曾对这场战役评价道:“这场战斗的结局全中国有两个人都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统治集团,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国民党在华东的局势彻底糜烂,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