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的孟良崮战役幸存者

有志先生保存的负伤荣誉证。(作者摄)

1947年5月份,发生于山东的孟良崮战役,对国共内战的结果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不仅做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猛将张灵甫率领,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第74师在战场上被歼灭殆尽,原本处于被动挨打状态的共军也转而进入了反攻的阶段。受到此一战败打击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军心士气就此一蹶不振,其余国军嫡系部队也在接下来一年内发生的三大会战中遭到歼灭。

居住于新北市土城区,高龄九十八岁的荣民沈有志老先生,就是相当少数还生活在台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整编74老兵。提到自己当年从军与日军还有共军厮杀的经验,沈有志先生看着挂在自己家里墙壁上的先总统蒋公遗像,骄傲的告诉来访的退辅会组长与随行的采访记者:「我这一生对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

沈有志先生参加滇缅抗战的故事,已经被收录于由美国空军军官丹.杰克逊(Dan Jackson)撰写,今年出版的英语书籍《饥荒,刀剑,战火:二战期间西南中国的解放》(Famine, Sword, and Fire: The Liberation of Southwest China in World War II)一书中。(作者摄)

怀念那同仇敌忾的抗日岁月

虽然沈有志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在整编第74师内担任副班长职务,但是早从抗战时代开始就已经加入国军的他,并没有一开始就加入做为整编第74师前身的陆军第74军。甚至,家境贫苦,小时候当过一段时间的放牛娃,老家来自于河南省黄川县的沈有志,如同绝大多数国军的底层老兵一样,是被强制征召进入部队服务的。

自1939年被「抓壮丁」以后,沈有志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家人,而且就连弟弟与妹妹今天究竟身在何处都不知道。不过,对于当年强迫自己离开故乡当兵的国民政府,沈有志却完全没有任何的恨意,只因为他认为凡是中华民国的国民,都有将侵略者赶出国土的责任。被编入陆军第9军师第101团第1营第2连第1排第1班后,沈有志幸运的赶上参加了那年由国军所发动的冬季攻势

后来,沈有志的部队辗转于中条山与太行山一带打游击。老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们的步兵营对日军控制的雁门关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沈有志表示,参与那次战斗的国军官兵都非常爱国,每当看到飘扬在雁门关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被日军的机枪打掉,就一定会有士兵冲去将国旗举起,并且以肉身护驾。

那一次国军虽然短暂夺回了雁门关的控制权,但整个营也打到只剩下了最后六十名的弟兄,而沈有志就是参加了那次攻击任务的少数生还者之一。由于中条山是国军在黄河北岸最重要的游击据点,由卫立煌将军担任司令的第1战区在当地共布署了十八万名守军以抵挡日军的攻势。这些国军虽然在战前隶属于不同的派系,但是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情况下,彼此之间都非常的团结。

沈有志指出,中条山战场的地理范围非常广大,他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没有直接以肉眼看到友军的情况下与他们并肩作战的。但是,第9军的弟兄有时候还是有机会与来自于其他部队的国军官兵在同一条战线上奋战。其中,沈有志对由前西北军将领庞炳勋将军指挥的第40军印象最深刻,认为习惯近距离搏斗的他们士气最为高昂,作战最为英勇。

提起国军能够在中条山上击溃日军十三次大规模攻势的原因,沈有志认为归功于守军官兵都怀有强烈的爱国意志。除了老百姓都万众一心的支持国民政府之外,习惯扯国军后腿的中共8路军,也顺应了民族大义的潮流做出了与国军合作的决定。就连表面上属于日军盟友的所谓皇协军官兵,也并没有忘掉自己是中国人,时常在暗中向沈有志的部队提供情报。

不过,国军在中条山上的防线,终究还是不敌日军于1941年5月份所发起的第十四次大规模攻势而瓦解。自此以后,国军在黄河以北的力量为日军连根拔起,沈有志也只好跟着第9军撤退到了河南洛阳。一直要等到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第9军才因为洛阳不保而被调防到了贵州。随后,第9军的番号被撤销,沈有志等部分官兵被编入第71军,参加了滇西大反攻。

进入了陆军第71军第91师第71团第1营第3连以后,沈有志发现他们部队的待遇相比起过去在第9军的时候有了巨大的改善。除了换装美式装备,第71军在进攻龙陵过程中,也可借由对空联络板呼叫美军的P-51野马战斗机提供空中支援。那一次沈有志虽然亲眼见证了国军光复龙陵的辉煌时刻,但是他的背部却也因为遭到盟军飞机射出的子弹碎片击中而受了第一次伤。

克复龙陵之后,沈有志又随第71军一同被编入了第3方面军,参与了对广西地区的反攻行动。没有想到第71军在昆仑关一带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导致沈有志的左食指又在与敌人拼刺刀的时候被划伤。然而,日军还是没有办法凭借武士道的精神,对抗在火力上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国军。最后,沈有志的部队又先后从日本人手中,收复了柳州与阳朔两个广西战略重镇。

第3方面军收复桂林后不久,日本就因为B-29轰炸机在广岛与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而投降,对日抗战也终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落幕。回想起这段参加抗战的岁月,沈有志表示自己付出了难以想像的牺牲,不仅就此失去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且也为此负了两次的伤。不过,一提到自己当年与日本侵略者面对面作战的历史,沈有志老先生仍难免露出身为战士才有的自豪表情。

沈有志先生因参加孟良崮战役负伤而取得的伤票。(作者摄)

随整编第74师走向孟良崮战场

抗战胜利后,已经是中士副班长的沈有志随第71军一起开往苏州驻防。然而,离家已经六年的他,在目睹日本已经投降,和平已经到来的情况下,做出了人生第一次「开小差」的决定。没有想到的是,逃离了71军后的沈有志,居然在北上回家的过程中,被正在江苏省北部涟水地区从事剿匪任务的整编第74师又拉了一次壮丁而回到了部队。

虽然一开始对于再度回部队去卖命心里有一百万个不愿意,但是在目睹到整编第74师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的部队后,沈有志马上又对新的单位产生了极高的向心力。进入了整编第74师57旅171团2营6连2排7班并当起了副班长后,他也发现无论是师长张灵甫还是旅长蔡仁杰,都是十分忠于国家与领袖,爱护基层士兵,并且以身作则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优秀军人

与中共宣传不同的地方,是在于整编第74师在苏北十分受到民众的欢迎。毕竟看在许多地方老百姓的心中,中共的新4军不是什么抗日的英雄,而是破坏地方秩序的恐怖份子,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将像整编第74这样纪律严明的中央军部队视为救星看待。沈有志表示,整编第74师部队无论是走到哪里,老百姓都会拿出吃的与喝的招待他们,军民关系非常融洽。

那么,像整编第74师这样装备优良,纪律完善,而且在对日抗战中几乎没有遭遇过重大失败的国军王牌部队,又是为什么会在孟良崮战役中败给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呢?沈有志先生认为,这首先在于华东野战军动员来的部队数量是超过了整编第74师一个加强师所能应付的。除了帐目上的五个纵队外,中共还投入了大量的「支前民兵」进攻孟良崮的守军。

沈有志估计,孟良崮的国军所面临的敌人至少是由九个纵队,也就是九个军所组成。如果说像整编第74师这样一个人数将近于一个军的加强师的兵力是三万人,那么其所面对的敌人就有将近二十七万。其次则是在于国军不再像抗战时代那般的团结,即便同样是属于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将领,双方之间也会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而不愿意相互支援。很快的,整编第74师就因为遭到敌人大军包围而处于孤立无援状态。

国府空军虽然也出动了运输机向整编第74师空投食物与武器弹药,然而国军地面部队无法与空中保持通畅的联系,因此这些物资常常不慎落入了共军的阵地内,反而壮大了敌人的实力。由于战场范围太大的原因,国军所派出的P-51野马式战斗机也没有办法对共军实施精确的炸射,或者提供整编第74师一切有帮助的空中支援。

最后,包括沈有志在内的许多整编第74师士兵为了填饱肚子与解渴,还会偷偷离开阵地去找寻食物与饮水。有些时候,他们甚至会不小心闯入华东野战军的阵地里面。中共的干部出于统战目的,下令共军官兵不要为难国军弟兄,而且还主动提供他们食物与饮水带回去。沈有志表示,后来国军士兵都会偷偷的在步枪的枪托上,伸入共军的阵地里拿回一些物资充饥解渴。

对此,沈有志表示由于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的官兵大家都是中国人,彼此之间的仇恨本来就不会像面对日本人的时候一样强烈,所以这类奇怪的事情在国共内战期间确实常常发生。不过沈有志同时也指出,整编第74师的军人,哪怕是阶级最低的士兵对中华民国的忠诚度也都比其他国军的军人来得高,因此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共产党给统战过去的。

所以,大家还是一面的领取来自于共军的食物,一面同时与共军作战,而且无论共产党怎么样的喊话,都绝对不投降。沈有志表示很多士兵因为对国家的忠贞而死在了共军的枪口之下,他本人的左手腕也在与敌人交火的过程中被打穿。最后,不只已经升为副师长的蔡仁杰跟着张灵甫一起自杀,整个整编第74师也是在打到整个弹尽粮绝以后遭到歼灭。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沈有志与其他被打散的整编第74师官兵一起为共军俘虏。由于当时共军采取「优待战俘」的政策,因此沈有志等国军弟兄透过明确告诉共产党人自己想要回家的方式而轻易得到了释放。然而,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受到张灵甫师长爱国气节感召下的沈有志,反而已经失去了回到老家去当一个寻常老百姓的能力。

沈有志退役后,仍持续接到蒋中正总统的慰问信。(作者摄)

伞兵部队撤来台湾

取得了在部队中服务的同乡帮助下,沈有志在南京加入了内战期间编制于空军下的国军伞兵。恰巧当时国军效仿美军编组快速反应部队的经验,将装甲兵与伞兵联合编组为第3快速纵队,以应付日益吃紧的戡乱局势,使得被编入了伞兵第1团第3营直属通讯连担任通讯上士的沈有志,得以再度进入中华民国最精锐的部队里服务。

然而,这一支专门为了对付中共的游击战而创建,以「不攻坚、不守点、不停留.吃掉多少算多少,打了就跑」为战斗宗旨的第3快速纵队,最终还是因为其辖下的伞兵、装甲兵、运输兵、砲兵与空军之间的指挥体系不统一与不协调而无法如计划班的顺利运作。在1948年6月的豫东会战中,第3快速纵队就遭到了共军毁灭性的打击,伞兵第1团的阵地被突破,伞兵第2团则被全歼。

幸运的是,当时负责操纵无线电电台的沈有志,主要任务是坐在由GMC大卡车改装而成的两吨半装甲运兵车上,为前方与中共作战的国军健儿们呼叫空中支援,因此在第3快速纵队失败时得以即时脱离战场。只不过在撤退途中,沈有志还是因为左髋骨遭到共军砲弹碎片打中而负伤。这是沈有志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战场上为了中华民国而流血。

1949年夏季,沈有志在大陆即将全面沦陷之际随伞兵第1团第2大队通讯队于厦门搭船进入了台湾。抵达台湾以后,空军伞兵司令部于1949年11月11日改名为空军伞兵总队司令部。到了1950年5月1日,伞兵总部回归陆军的指挥体系,沈有志也因而又恢复了陆军军人的身份。随后,他跟着伞兵部队辗转于台南、冈山与屏东等地驻防,负责守护南台湾的安全。

讽刺的是,身为伞兵一份子的沈有志要等到1952年10月随陆军伞兵司令部一起进驻屏东南机场以后,才有了人生第一次的跳伞经验。而且在完成了跳伞训练后不到一年,沈有志又与其他一百九十九名伞兵弟兄一起被选中,到台北总统府担任卫兵工作。这虽然意味着沈有志在野战部队的生涯走向结束,不过保护国家元首安全的任务,对他而言显然是更为吃重的。

幸运的是,自政府转进复兴基地以后,解放军从来没有机会渡过台湾海峡对台北发动大规模的袭击。所以沈有志在总统府的工作虽然吃重,但是他也从来没有必要为了保护总统的安全而让自己身处于枪林弹雨的环境之中。更重要的一点则是拥有丰富战斗经历,忠诚度又高的沈有志,在当时非常受到蒋中正总统的喜爱。

回忆起这位自己效忠了一辈子的国家元首,沈有志仍旧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表示,在总统府担任卫兵的时候,时常有与这位老总统对话寒暄的机会。在与蒋中正交往的过程中,沈有志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对方有任何的架子。沈有志指出,总统在与他们这些从抗战时代开始就追随中华民国南征北讨的军人,展现的永远都是亲切平等与一视同仁的态度。

就算等到沈有志于1956年正式退伍,恢复为一介平民之后,他仍然会不时收到蒋中正总统的来信。在信中,蒋中正不只永远都是以「同志」相称,而且对于沈有志的生活也是极度的关照,甚至会在逢年佳节的时候替他送上慰问金,让老先生十分的感动。这也正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沈有志仍坚持在家里的墙壁上悬挂蒋公遗照的一大原因。

相反的,沈有志认为今日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显然没有老总统那样的照顾与关照他们这些打过抗战的老兵。甚至在访谈的过程中,他还不忘对前阵子参加总统大选辩论的三位总统候选人,即朱立伦、蔡英文与宋楚瑜提出了批判,认为这些政客的心中早就已经没有了饮水思源的概念。对此他失望的表示:「这一次的选举,他们都不要想从我手中得到一张选票。」

尽管对国家与政府有所怨言,但是沈有志先生对中华民国的忠诚却丝毫没有打折。平常靠捡破烂维生的他,每当心血来潮的时候,就会将珍藏于家里的大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拿到家门口挥舞,回想自己在大陆与日本人还有共产党作战时的光辉岁月。他曾不只一次的感叹道:「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旗,如果两岸的中国人能够统一在这面国旗之下有多好?」

由于除了52军之外几乎所有的中央军主力,都在国共内战期间遭到共产党歼灭,因此能够活着来到台湾,而且又有过抗战经验的嫡系部队本来就不多,至于参加过整编第74师的数量就更是稀少。尤其是在经过了七十年的岁月后,还能够在台湾找到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老兵则更为可贵。从这个角度来看,用国宝来称呼沈有志老先生,一点也不过份。

永远捍卫中华民国国旗的抗战老兵沈有志先生。(作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