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击败整编第74师?纪念张灵甫将军殉国74周年

张灵甫将军绝对是一位能打,敢打而且又爱国的将领,可惜败在没有政治头脑。(图/国防部史政总局)

今年5月16日,是张灵甫将军阵亡74周年纪念日,张灵甫将军为整编第74师的师长,让74这个数字具有格外的意义。整编第74师的前身为陆军第74军,是被日军取了「支那第一恐怖军」外号的国军王牌部队,从淞沪会战打到湘西会战的张灵甫将军更是每场战役都让日军吃尽苦头的「常胜将军」,为什么在孟良崮战役中仅三天之内就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这个问题经常令中华民国支持者感到叹息;相对的,又是左岸对「三年内战」特别洋洋得意的一段历史,左岸以此段战事为提材衍生的所谓「爱国剧」特别的多。

张灵甫,原名钟麟,字灵甫,陕西西安人,1903年生,虽是农民家庭,但自幼就聪明好学,特别喜欢国文、书法。1924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之后投笔从戎,投报黄埔军校第4期,开始他的军旅生涯,参与过北伐、中原大战、剿共。

到了抗战爆发,张灵甫带领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153旅,经常亲临火线、负伤不愿退的身先士卒气势,带领众弟兄面对一场又一场的战斗,日后也成为74军独特的精神战力。比如1938年10月7日,张灵甫亲自率领153旅敢死队进攻张古山,歼灭当地日军,为「万家岭大捷」打下最重要的基础。此役可见张灵甫确实是一位愿意与基层士兵一起冲锋陷阵的好长官,74军官兵也特别引以为荣,也难怪跟随张灵甫将军一起战斗过的第74军,或者是整编第74师老兵,对中华民国的向心力一直都很高,甚至称得上是国军五大主力部队中战斗意志最顽强的。

74军属于中央军嫡系部队,且张灵甫表现如此杰出,自然成为蒋中正委员长与胡宗南司令的爱将,提供给第74军的装备也就是最精良的。抗战初期苏联援助中国,国民政府向第74军提供了四门115毫米榴弹炮、八门76.2mm野砲、四门37mm反坦克炮、25挺7.62毫米M1910水冷式马克西姆重机枪以及70挺7.62毫米DP轻机枪,这样的装备在二战时期抗战国军中,绝对是最丰富的。

到了抗战末期,第74军又被纳入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将军的「阿尔发计划」(Operation Alpha)之内,接受美式装备与训练。他们在中美空军混合团的支援下,重创试图攻占芷江机场的日军,还接受了现代化战争的洗礼,战力只增不减。

然而,到了1946年开始的「勘乱战争」时期,74军却遭到华东野战军的消灭,国军五大主力少其一,当然使后续的作战变得被动,终至无力挽回。那么,何以基本上由新4军改编而成,没有与日军打过硬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能击败整编第74师?这成了此岸不愿多谈、左岸夸夸其谈的一段历史。在此,笔者许剑虹想要以整编74师的士兵组成来分析,发现整编74师虽然是74军演变而来,但是参与士兵已有很大的不同。

过去提到整编第74师被歼灭的原因,多数集中在讨论孟良崮战场复杂的地形以及国军内部的派系斗争,却很少有人从政治上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整编第74师会成为五大主力部队当中第一个遭共军击败的。首先笔者认为整编第74师在由陆军第74军整编为整编第74师的过程中,随着不少有经验的抗战老兵复员回家,战斗力已经有显著的下降。

老兵许荣军官战历调查表,他是笔者访问过的74师老兵中,少数从抗战一路打到孟良崮的。(许荣提供、许剑虹翻摄)

从第74军到整编第74师

就以笔者访问的诸多整编第74师老兵为例,参加过抗战的确实是不少,可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却不多,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抗战胜利后,甚至可能抗战胜利前就已经复员回归平民之身。比如从1944年衡阳会战开始,就被编入张灵甫将军的第74军第58师投入对日作战的刘梅初老先生,就只在部队里待到1945年5月,即日本投降前的三个月便为了完成学业返回老家。

另外一位于效忠老先生,是从山东的第51军第114师补充到第74军第51师的老兵,或许因为与第51师的首任师长王耀武的关系较为密切,他在抗战胜利后被抽调到王耀武的第2绥靖区服务,得以逃脱在孟良崮遭共军歼灭的下场。现居台中的李德胜老先生,则是战争末期效力第74军第57师的机枪手,他则是在日本投降后为保密局吸收,成为国民政府的情报员。

根据国共双方在1946年1月25日达成的协议,国军同意将抗战胜利时拥有的89个步兵军与两个骑兵军共约380余万人的兵力裁减至180万人,将他们整编为90个师的兵力。抗战胜利之初的陆军第74师为兵力完整的攻击军,官兵总数高达45,000人。不过根据《第1绥靖区所属各军整编情形一览表》,32,720人应该是74军整编为74师以前最精确的数目。

而在整编完毕之后,74师的人数又降低到了30,978人,当中显然还是有不少老兵复员或者被调至其他单位,所以张灵甫将军在完成裁军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补充兵源。笔者访问的众多老兵之中,仅定居高雄的许荣老先生是从抗战一路打到孟良崮的。其他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74师荣民先进,多是在抗战胜利后于南京或者苏北战场上被74师「抓壮丁」入伍的,战斗力参差不齐。

比如在涟水被「拉壮丁」的沈有志,本来就是参加过第9军与第71军投入中条山战役即滇缅反攻的老兵,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加入站在张灵甫师长的角度看,毫无疑问提升了整编第74师的作战效率,是整编第74师能让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场上吃尽苦头的主因。不幸的是,并非所有被「拉壮丁」到整编第74军的老兵,都是如沈有志一样接受过战场考验的老兵。

和平建国军」(俗称汪精卫部队、伪军)的警卫师,看起来就是抗战初期德制中央军的样貌。(图/国防部史政总局)

和平建国军的三个警卫师

重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陆军第74军被指派为首都警备军,担负起捍卫国都的任务。1946年4月20日起,张灵甫从施中诚军长手中接下军长与首都警备司令的职务,足见蒋中正对他的信赖有多高。然而在重庆国民政府返回南京以前,南京曾经是汪精卫政权的首都,汪精卫也曾经在日军帮助下建立过属于自己的首都警卫部队。

虽然汪精卫政权的和平建国军,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军地方部队改编而成,且接受更多的是日军而不是汪精卫政权的命令,可汪精卫还是想方设法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即拱卫南京的军事委员会直属警卫军。警卫军下辖警卫第1师、警卫第2师与警卫第3师三个部队,总兵力为18,902人,并且由日军在抗日战场上俘虏的黄埔军校生担任师长。

由于1937年国军被日军逐出南京以前,将包括M35德式钢盔在内的大量装备封存在仓库里没有带走,直接由汪精卫政权接收,让三个警卫师在穿着打扮上直逼抗战爆发前的德制中央军。日军另外以甲种师团编制向警卫师提供装备,他们拥有马枪130支、步枪6,893支、手枪1278支、轻机枪646挺、重机枪120挺及掷弹筒564座。

此外他们还有野战砲48门、山砲四门、迫击砲20门、汽车10辆、大型汽车58辆、装甲车5辆,卡车四辆,脚踏车260辆以及辎重车91辆。装备编制如此精实的和平建国军部队,在汪精卫的要求下没有投入任何一场与国军或者共军的战斗,而是单纯防卫首都圈的安全,所以直到抗战胜利后兵力都相当完整,由返回南京的第74军所接收。

根据大陆学者考据,战后被第74军接收的警卫师官兵为4,259人,另外还有来自和平建国军独立第15旅的1,282,总计为5,541人。不过因为国军只要士兵,不要军官的关系,并入整编第74师的和平建国军正规军总计约4,000人。这个数字在总数30,978人的整编第74师里面并不算多,但我们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大因素,那就1945年8月13日爆发的警卫第3师集体投共事件。

左边的是华东野战军(共军),右边的是整编第74师,前者装备上看起来更像抗战国军,后者则像「日伪军」。(图/军式风格多媒体工作室)

从新4军到华东野战军

如前所述,新4军在抗战期间几乎没有与日军打过正面作战,并不具备足够的经验抵御整编第74师这样的王牌部队。然而靠着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的地下党员钟建魂帮忙,新4军的势力早已渗透到警卫军里面。被汪精卫任命为警卫第3师少将师长的他,在日本投降的两天前率领警卫第3师5,000名官兵中的3,000余人投效中共,大幅提高了新4军的战力。

新4军在日本投降后,运用警卫第3师的官兵与装备进攻苏北地区不愿意投降共产党的和平建国军,比如盘据在淮阴与淮安的第28师潘干臣部队。中共以一个月的时间击溃第28师,击毙了潘干臣师长并将其麾下12,678人通通收编。潘干臣在投效汪精卫政权以前,为陆军第89军第33师参谋长,他的部队拥有多年的对日还有对共作战经验,对新4军的战力提升也带来了极大帮助。

而自抗战胜利以来,长年盘据苏北的新4军也撕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假面具,开始煽动社会底层的农民推动暴力土改。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正式宣布地主阶级不再是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对象。外加苏北地区在1946年春夏之交爆发饥荒,让中共更容易将民众的怒火导向拥有土地的地主、仕绅及富农。

只要是拥有土地者,无论立场是否反共,包括在过去抗战期间在中共推行「二五减租」政策下,加入中共「三三制」政权者都成为斗争目标。他们轻则被扫地出门,重则被迫戴高帽游街接受人民群众的辱骂殴打。被中共煽动起来参加斗争的不只是一般农民,还包括不见容于传统社会的地痞流氓。他们打着清算斗争的口号,干起趁火打劫甚至奸淫掳掠的勾当。

所以到了1946年夏天,已经有成千上万暴力土改的受害者以及他们的亲属逃亡到国民政府控制的上海与南京,并期盼国军能带领他们打回老家去。然而有钱的地主阶级与没钱的无产阶级相比起来,在社会上终究还是少数人。新4军靠着推动暴力土改政策,让双手沾满地主鲜血的草根农民更是离不开共产党,从而能在与山东南部的8路军整合后,于1947年7月扩编为华东野战军。

整编第74师士兵操纵30节轻机枪模拟图。(图/军事风格多媒体工作室)

六月停战令与美援断绝

除了暴力土改之外,另外一件发生在1946年夏天的大事,就是国共两军在美国特使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调停下,于东北达成15天的停战共识。随后为了展现美国不干预中国内战的诚意,马歇尔在杜鲁门(Harry S. Truman)支持下,宣布从1946年7月29日到1947年5月26日之间对中华民国实施武器禁运。

整编第74师做为阿尔发部队,遭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冲击,尤其是美国援助给国军的武器,无论是M1903春田步枪、M1步枪、M1卡宾枪还是白朗宁M1917重机枪都采用.30子弹。于是这些重要的美式武器装备,通通都一如抗战爆发初期的德式装备一样被收到仓库里面,迫使整编第74师必须回头重新使用国造武器或者接收自日军的装备。

比如中正式步枪或者仿造自白朗宁M1917重机枪的国造30节重机枪等,都使用国造7.92mm口径的子弹,能让国军免去弹药不足的问题。不过中国大陆所谓整编第74师所谓全美式装备部队的神话,其实从这段描述中就已经破功。其实华东野战军已经从警卫第3师与第28师等和平军手中,接获了不少来自日军的武器,国共双方的火力差距并没有大陆内战神剧描述的那么巨大。

虽然属于接受美国训练的阿尔发部队,可整编第74师并没有如在印缅战场上直接接受美军后勤补给的新1军或者新6军那般,全面接受了美军的M1钢盔或者军装配件。所以他们在进驻南京之后,直接换上冈村宁次支那派遣军遗留给他们的日制九九式头盔和其他服饰,让他们打扮起来更像是过去的侵华日军而非诺曼第登陆时的美军或者滇缅反攻时的国军。

抗战胜利后,蒋中正委员长为了彰显「军队国家化」,又要求国军官兵在青天白日帽徽外围加上红圈。此一红圈帽徽设计,又与汪精卫政权的和平建国军相似度高达100%,让已经一身日军打扮的整编第74师又增添了「伪军」形象。反倒是华东野战军,使用的仍是传统的青天白日党徽,看在寻常百姓眼中更像是「抗战国军」,此种混淆足以让整编第74师在政治上陷入不利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说某方面来看,孟良崮战役可以解释为「南京警卫师的内战」,因为双方都大量收编前和平军部队投入战斗。

某方面,孟良崮战役可以解释为南京警卫师的内战,双方都大量收编前和平军部队投入战斗。(图/新华日报)

更多「伪军」进入整编第74师

然而整编第74师不只是看起来像「日伪军」而已,加入整编第74师的前「日伪军」恐怕也不会只有帐面上的4,000余人而已。尤其整编第74师从1946年10月开始,对华东野战军控制下的苏北发起反攻,一路上也收编了包括潘干臣第28师以及任援道第1方面军的残留人马,所以大陆方面评估整编第74师收编的前「日伪军」人马总计不下于8,000人。

已故整编第74师老兵嵇正先,根据长年追踪访谈台湾「伪军」老兵的郭冠佑先生研究,就可能是来自任援道部队的前和平军。而且他在一进入整编第74师后就担任连长,显见前面提到中央军不收「伪军军官」的政策似乎与事实大不相符。至少对于有经验的前「日伪军」士兵,整编第74师是不排除让他们当部队里的基层干部。

接收「日伪军」本质上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共产党也大量接收了前「日伪军」。然而中共懂得政治宣传,将主动投效新4军的「伪军」包装成「弃暗投明」的「爱国起义」军人。国军则没有如此讲究,自然无法如共军那般在痛恨日本侵略者的老百姓面前自圆其说。不能自圆其说外,还让原本不是「敌伪军」的抗日国军都 上日军服装,自然更是令老百姓厌恶(二二八时的整编21师也是)。

至于收编入整编第74师的国军,根据于效忠先生回忆起初也与本来抗日的74军老兵有些冲突,不过后来双方还是因为同为中国军人的关系慢慢化解了分歧,共同替中华民国而战。愿意被整编第74师收编的前「日伪军」,多数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共意识,对战胜的中华民国亦有相当高程度的认同,差就差在他们极度缺乏实战经验。

如前面所提,多数和平建国军在抗战时会避免参加对国共两军的大规模作战。所以他们的编入只是让整编第74师看起来人数比较充裕而已,实际上对提升整编第74师的战力毫无帮助可言,甚至还降低了整体部队的作战素质。更何况还有不少战后被编入整编第74师的壮丁,其实根本是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平民老百姓,如我们在彰化访问过的束源老伯就是一个案例。

被仇恨心「黑化」的「还乡团」,也是导致张灵甫将军牺牲的远因。(图/坊间资料)

「还乡团」报复惹起民怨

拥有抗战经验的国军老兵大量复员、美国的军火禁运还有大量和平军进入整编第74师服务,都还不是造成整编第74师覆灭的最关键原因。最关键的原因是张灵甫将军在反攻苏北与鲁南的过程中,还将由地主、仕绅以及富农子弟组成的「还乡团」一起打回他们的故乡。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还乡团」立即对当年清算斗争他们乡亲父老的农民群众展开复仇。

就如同近年来中东抵抗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伊拉克军警,或者库德族民兵一样,还乡团若抓到有亲共嫌疑的农民,哪怕只是手无寸铁的妇女、老人或者孩童都会施以极其残酷的报复。库德族民兵对待当年虐杀他们妇孺的伊斯兰国恐怖份子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宽待与赦免,而「还乡团」的手段比起库德族民兵而言可能是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共在清算地主的时候,曾大量利用本身与地主了无恩怨的地痞流氓干杀人越货的勾当,「还乡团」成员回到老家后往往干的事情也不只是复仇而已。趁火打劫的机会主义者同样遍布在「还乡团」内,他们一样打着复仇的旗号滥杀无辜平民,破坏政府形象。张灵甫将军反共成性,不只没有阻止「还乡团」的无理取闹,还向他们提供武器鼓励他们枪毙更多的「共匪」。

无论中共过去的暴力土改有多么残忍,「还乡团」报复共产党的理由有多么正当,我们都有一个事实不能忽视,那就是农民群众的数量永远比地主仕绅还要多。经过「还乡团」这般折腾胡闹后,本来稍微同情地主的无辜农民也被彻底得罪光,更是铁了心决定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成为所谓「支援前线」的「支前」民工。

60年代的大陆老电影《红日》,就描写了整编第74师与「还乡团」在琏水对民众的无差别屠杀,并将这些罪责通通怪到张灵甫将军的身上。所以共军帐面上参加孟良崮战役的人数是27万,可是如果把「支前」民工涵盖在内,恐怕就远远不只如此。在两方武器装备相当,共军素质又比整编第74师稍微还要好一点的情况下,唯有获得民心的一方能赢取孟良崮战役的最后胜利。

整编第74师老兵沈有志,他对中华民国的向心力还是非常之高。(许剑虹摄)

因「伪军」而全面瓦解

为什么笔者要在这篇文章中,不断强调和平军在整编第74师覆亡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呢?因为前面提到的警卫第3师在进入华东野战军后,同样参加了孟良崮战役。他们以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55团的名义,向还在整编第74师里面的警卫第1师、警卫第2师还有警卫第3师的同袍发起进攻。据说他们带去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期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压制了国军的30节轻机枪。

众多整编第74师的前警卫师官兵,看到如此众多的警卫第3师的人在共军里面如鱼得水,许多人也放弃了抵抗,举起双手向华东野战军投降。汪精卫政权的三个警卫师又再度回归到了同一个阵营,只是此刻他们效力的对象已经转为了中国共产党。不到两年前,三个警卫师被赋予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不让新4军打入南京,回想起来让人格外讽刺。

搭配地形问题与国军之间见死不救的派系问题,整编第74师与张灵甫将军终于走上绝路,落得被华东野战军全歼的下场。不过如果没有前面提到的几个政治问题,尤其是放纵「还乡团」杀伤平民百姓的政治问题,即便整编第74师无法战胜华东野战军,也不至于落得主帅自杀身亡的下场。虽然我们从30,978人中战死13,000人这点来看,不难发现整编第74师是一支向心力极强的部队。

19,000名被俘虏的整编第74军老兵当中,还是有不少人因为不愿意当共军而突围了出来,比如前面提到的许荣、沈有志、嵇正先与束源都是如此。他们都不是黄埔军校出身的职业军人,会如此高度效忠中华民国的原因肯定还是受到了张灵甫将军的人格魅力感召。这些军人后来都没有缺席保卫台湾的战役,所以我们在此还是要肯定张灵甫将军为保存中华民国命脉带来的重大贡献。

可惜的是,戡乱战役本质上与抗日战争不同,是政治层面高于军事层面的战争。像张灵甫这样的抗战猛将,并没有办法从政治层面上去洞悉中共「人民战争」的艺术,整场战役自然还没开始打就已经注定失败。而这又岂只是张灵甫个人的悲剧?其实整个中华民国,都是已经先在政治与外交上失败,才在最后被中共打到丢盔弃甲的,值得我们后人警惕。

(本文获得近代史研究者许剑虹的授权转载,在此铭谢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