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交国的目的在帮台湾刷存在感?

邦交国台湾目的,要在国际场合会议中帮台湾刷存在感。图为总统陪同巴拉圭共和国卡提斯总统步行宴会厅。(图/总统府提供/flicker)

文/林原

现在台湾有些人鼓吹邦交国无用,目前中华民国的邦交国仅剩20个小国,散布在亚太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欧洲仅有教廷。它们综合实力都很弱,主要价值似乎是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发声,帮中华民国「刷存在感」。不过这种发声,对中华民国这种「非正常国家」而言,其实是较为重要的。

如果中华民国失去了所有邦交国,那它就彻底成为了「幽灵国家」—没有任何国家承认。以后「这个国家」(蔡英文用语)从零开始与其他国家复交或以台湾名义建交应会更难,而非更易。最近游锡堃声称「当『中华民国』的邦交国少之又少时,『台湾』的邦交国就会出现」,似乎体现了某种「精神胜利法」。去年台北市议员王世坚电视政论节目中讲到,台湾如果没有一个邦交国「就独立了」,难道他真向人们指出台独建国的「康庄大道」了吗?

这里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失去了所有邦交国,对「这个国家」发展美国日本关系是否会更有利?失去了所有邦交国,美、日是否会因此更重视「这个国家」?失去了所有邦交国,蔡英文等人以后还能否顺利「过境」美国?失去了所有邦交国,「这个国家」是否更易被联合国接纳?对于这些问题,台独分子立场相近者真能给出较为乐观且令人信服的答案吗?1971年10月,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后经表决通过。假设以后没有任何邦交国的「这个国家」想入联或返联,又有几个国家肯提案?

对蔡英文而言,目前其实不应忽略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外交路线,不要轻易以为前人的做法、经验缺少借鉴价值。实际上,当前的国安外交团队,未必真比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国安外交团队高明。在蔡英文面对外交困境情况下,还是有必要充分向前人学习的。不论被讥为「凯子外交」也好、被讽为「烽火外交」也罢(还有所谓「度假外交」之类说法),李、陈时期的外交,在当时的条件制约下并非毫无成绩可言,对蔡英文摆脱其目前的外交困境或也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蔡英文若想巴拿马断交等事件做出适当反应,仅从两岸关系着手或还不够,外交领域应也能找到「着力点」。「踏实外交」也可包括「踏实反击」等,而这不等同于走回对抗「老路」,毕竟「世事棋局局新」。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林原,旅加学者历史学博士,目前主要研究两岸关系问题。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本报有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