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锁定财管市场中小券商转型投资银行

台湾银行家9月号。(图/金融研训院提供)

撰文杨晴

台湾证券业面临景气寒冬,这股寒气从去年底开始弥漫、发酵,今年大盘成交量下滑明显,加上数位通路兴起、打压实体据点生存空间证券商难抵挡,连大型证券商都纷纷传出整并或收掉据点。康和期货董事长叶公亮在这股低迷气氛中,出线接下康和证券董事长重任,肩上压力不可谓不小。过往担任康和期货董事长喊出的「将军的最后一役」,看来要再打一仗;这一仗,还可能是比过去更难挑战棋局。在这盘棋局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有限、大环境不佳、数位化兴起等,尤其台湾证券市场愈来愈不利中小型证券商发展,为最大绊脚石

叶公亮就任不久即决定破釜沉舟进行改革,「从公司全面重新整理转型开始。」以新体质应对市场挑战。他接受《台湾银行家》杂志专访时透露,已拟定康和证券转型3部曲精简人事、缩小据点营业空间、转型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其中精简人事最受瞩目,势必引起员工关注,但叶公亮认为,先把话说清楚,才能减少猜忌、安定军心,而且公司要重新开始,需要开源节流,「商场上岂能感情用事。」且「如果你是人才,留你都来不及、何须害怕被裁掉?」

叶公亮大刀阔斧的个性来自过往在证券市场的经历与闯荡,他在金融界资历超过30年,曾任职交通银行大华证券承销部主管富邦证券总经理、董事长等高阶职位,退休后接下康和期货董事长一职,屡创佳绩

究竟叶公亮盘算的康和证券转型曲为何?他又怎么看待台湾的投资市场?以下为专访的精彩内容摘要

《台湾银行家》问(以下简称问):可否请您分享对于康和证券的愿景与计划?

叶公亮答(以下简称答):康和证券过去是经纪商,但现在靠经纪业务已经入不敷出,加上市占率才1%出头,国内排名并不高,光靠经纪业务无法养活这间公司。此外,数位化趋势兴起、因激烈竞争而持续下滑的承销手续费,都让公司经营倍感艰辛,转型是必要的选择。

康和证券未来将朝转型成为「最能成就客户价值的投资银行」目标迈进,康和集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备代理海外基金经验,有商品设计能力,因此不怕转型,可主攻包括辅导承销业务,并辅以股票、债券及新金融商品等企金交易,为平衡这两块业务风险,第三大业务将锁定财富管理市场,也就是将会推出更多商品服务。

但投资银行必须拥有2颗健全的「心脏」,包括「研究」与「数位IT」,康和得先强化这2颗心脏,才能支援其他手脚的业务、带进并延续新客户,引导客户资产增值,才能展现投行的价值。精简人事、缩减营业空间

问:转型之外,您上任后还将推出哪些做法?

答:转型成为投资银行,须建构3大支柱:1.承销是火车头业务;2.股、债、新金融商品交易及避险系统的强化;3.提供多元商品的财富管理。

除了转型,我认为还必须做好成本控管,包括缩减营业据点以及控制人力开销,据点上我会缩减经营空间,节省租金压力,但会升级设备、提供理财规画。人力上,绝对是精简用人,用人唯才,相信「兵随将转,将勇兵强」,提高各项业务竞争力并拉高获利能力,回馈员工增加员工福利

不过,精简人力绝非随便裁员,而是用人唯才、汰弱留强,留下有用的人才。公司同仁们不用心慌,棍子胡萝卜一定会并进,康和已建立一良好的奖励制度,相信这些奖励制度是业界难以比拟的,希望业界优秀人才能汇聚康和!

问: 您上任就说要精简人力,不怕员工人心惶惶、无法安心工作?

答:不会担心,一开始就把话说清楚,反而能避免员工猜忌老板的心思,而且既然这是要做的事情,就先说、持续说,不断沟通形成共识,大家才会清楚公司未来走向,往同一个方向前进。

我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也坚持「宁可做错事、也不要不做事」,员工必须要能当责,有承担业务的能耐,态度维持主动、积极、创新,只要符合这些特质的员工,都会给予发挥空间。

魏启林现职:康和证券董事长学历台湾大学财金所EMBA经历:康和期货董事长、富邦证券董事长兼总经理、大华证券副总经理、交通银行国外部主管

※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9月号》。※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