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殖民

邱逸恺

一直想着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更有效率生产线企业文化,如何能创造有意义、高附加价值的商品代工产业模式理应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但缺乏想像力创造力,喜赚快速财而轻研发的文化,使我们更难跳脱代工的角色。

当某一产品出厂价是10美元,而货架零售价是100美元,国外原厂只卖设计,部份研发,而生产全委外代工,之后还能以高价在代工国家销售,以原厂的角度来看这种商业模式太成功了。用以完美的管理和行销,再监督好这些没有定价权,又一定要喝你奶水代工厂,就可以获取几乎整段的获利,因代工毛利普遍少得可怜。

大陆东南亚工资高涨,一心只想降低成本的思考方式,还有几个选择?若缅甸北韩可以,但之后呢?这和二十几年前工厂大量移往大陆有何不同?只想做到最便宜,但为什么不想做到品质最好?品质最好自然就有定价权,像精品业中德国行李箱Rimowa,法国一线名牌爱马仕香奈儿(虽然后两者近年的价格水分越灌越高),苹果系列产品等,都是藉其商品特殊性外观条件,及最根本的品质,不需做促销,反而每年还调涨价格,照样吸引消费者追捧,甚至排队订购。

以上只是举零售业中较著名的品牌做比较,其他中、上游产品中,欧美日同样借由核心技术,拥有巨大的商业优势,就算是委外代工,也能掌握生产链中最关键的技术。而就算低阶商品的委外代工,如成衣球鞋等,也不担心仿冒,因为原厂能借着不断创新功能、行销、找大球星代言等方式,巩固市场占有率瓜分市场份额

华人从不缺创业精神,又肯吃苦耐劳,但就是每天埋头苦干,又想着如何降低成本,又不重视纯商业以外的环节,如文化、生活、艺术、美学等,在这种背景下成长发展,要有创造力也难。欧美国家工时短,也普遍重视员工福利,个人也大都重视生活,能享乐,也才能从中激发出产品灵感,也因为有深厚的文化蕴底,社会也重视非商业的活动,才有各种人材不断激发出创意。

一个在重视启发、思考逻辑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另一个在重强记考试框架下,外加各种升学补习班荼毒出来的员工,哪一个会较有创造力?

一个准时上下班,工作环境良好,又肯投资员工的企业,另一个在责任制,可能有无薪假,也可能以外部员工约聘的体制,也可能顺便要员工卖保险、信用卡的企业,哪个环境更能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向心力

追根究底还是与人的价值观心态有关,使命感责任感越强,就越可能做出贡献,否则员工福利太好,日子过太爽只是让人生惰。对经营者而言,品牌之路虽辛苦,但若一味只是低价抢单不思转型,就永远只是追随者,而不是创新的领导者

ACER、ASUS、BENQ、HTC等一路走来都非一帆风顺,但都是某个时期的代表之一,路也还没走完,期望这些品牌都还有再创光芒的一天,也寄望有更多的创新者,领导产业再前进。

作者邱逸恺,股市畅销书作者,着有《多空策略交易》、《多空之钥》、《多空交易日志》,欢迎前往个人部落格。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