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股价涨经济好 不代表国强民富

中国时报社论

台股在台积电大涨带动下一度突破2万点,成为陈建仁院长在立法院与反对党立委攻防的盾牌,立委柯志恩质疑数位发展部部长唐凤不适任,陈院长称「部会首长做得都不错」,并反问「股票攻上2万点,你不喜欢吗?」。陈建仁犯了两个逻辑上的错误,第一,台股攻上2万点不代表所有部会首长都做得不错,尤其对数位部而言。第二,股票上涨只有少数人获利,多数人无感,甚至可能觉得自己更穷,因而愤怒,不会每个人都为股票上涨而高兴。

少数人获利 多数人无感

蔡政府执政近8年,股价与GDP成长成为大内宣与选战的利器。去年台湾人均GDP超越韩国,立刻拿来大肆宣传,短视浮夸的「台湾赢韩国」论调充斥社会,殊不知GDP短期的变动往往受汇率的影响,意义不大,果然今年韩国反超台湾,绿营媒体无言。

2023年底台股指数涨到17433点,香港恒生指数跌至17042点,进入「黄金交叉」,股市名嘴、媒体欢庆「台湾超越香港」,政府也拿来自夸。但两个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交易制度、不同的成分股,没有比较的意义。3月14日台股指数以19937.92点作收,美国那斯达克指数前一天收在16177.77点,能说「台湾赢美国」吗?

股市起伏的确和经济荣枯有关,但不该看股价,而要看总市值。市值是公司股票在市场上的总价值,一国上市公司的总值就是该国占全球经济份额的多寡。台股上周总市值62.87兆元,约2兆美元,港股2月底总市值30.1兆港元,约3.8兆美元,台湾为香港半数略多,代表台湾经济规模约为香港一半。台湾2023年人均GDP为33907美元,香港为52429美元,台湾约为香港的65%,两者接近。炒作台股超车港股徒然暴露无知。

股价、GDP和经济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但股价高不一定代表经济好。股价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除GDP外,还包括国际形势、国内政治、产业发展等。一个国家股价高可能反映该国经济稳健发展,也可能受到市场情绪或其他暂时性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GDP排名在前,也不表示该国比较强大。经济强弱表现在人均收入、就业率、贸易平衡、通货稳定性、财政政策、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等都非常重要。

比软硬实力 不如巧实力

蔡总统任内最后一次元旦谈话,对台股上涨、GDP成长洋洋得意,称「我们的GDP从8年前的17.5兆大幅成长,去年超过23兆;台股指数从我上任的8131点,到去年封关达到17930点,已超越香港恒生指数,台湾成为全球第21大经济体。」但过去8年贫富差距扩大、财政败坏、贪腐滥权严重,宣扬股票涨、GDP高代表台湾更富裕、国家实力更强大,宣传意义大于实质。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提出「东升西降」概念,指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崛起,将取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美中纷纷就两国GDP成长率计算中国追上美国的时间点,大致落在2037与2041年。但去年以来大陆GDP成长趋缓,美国在AI技术突破带动下,股市屡创高峰。拜登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有了底气,说「很多人说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正在落后,但他们把事情搞反了,美国正在崛起,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经济。」

经济强弱和国家实力的关系比想像中更复杂,除经济力、军事力等硬实力外,还包括政治影响力、地缘政治地位、人口规模与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力、国际合作关系等软实力,近年学者更把国家与人民的决策素质与执行力列为巧实力,认为比硬实力和软实力更重要。

对美国而言,股价涨、科技强、经济好,尤其美元霸权地位是国家实力最核心因素,但GDP增长让少数人更有钱,多数人更贫穷,因而造成美国政党恶斗、政治分裂困境,美国未必能继续强大。对中国而言,14亿吃苦耐劳的人口、普及的教育、绵密的交通网与一体化的市场,是国家强大的基础,但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高科技又遭到美国「小院高墙」封锁,面临困难。

美国不再是80年代的美国,中国大陆也不同于往昔,未来谁领风骚,不能陷入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