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非核与经济发展的抉择时刻

中国时报社论

赖清德总统在今年6月一手主导成立的「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终于在8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中有两场专题演讲,分别由环境部长彭启明报告「气候变迁对全球及台湾的影响冲击评估」、台电董事长曾文生报告「台湾电力供需的转型与挑战」。除了听取报告,赖总统也做个别裁示。

供电吃紧 新机组难救急

针对气候变迁,总统除提出3个应对方向,更以疾病的影响比喻,称气候变迁对全球的冲击就像慢性病,平常没有明显症状,但日积月累会衍生出各种疾病,他直言气候变迁是艰巨的挑战。针对电力供需的挑战,总统也具体指示,必须务实面对三大课题,包括电力要充足、系统要安全、减碳要加速,并透过新增复循环燃气机组、强化电网韧性、扩充再生能源,以达到上述要求。我们必须直言,气候变迁或可以慢性病视之,但电力供给不足已是重症确定,必须立即诊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曾文生在报告中指出,由于未来的用电需求,将因人工智慧与相关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台电估计会在2024年至2027年之间,面临巨大的供电压力,届时的夜间电力备用容量率仅约7至8%;只要同一时间有多部机组岁修或故障,供电将立即由充裕转为紧涩。

曾文生吃了诚实豆沙包,直接点出未来几年的供电不足窘境,也打脸经济部不断重申的台湾不缺电宣示。而赖清德显然也听进去了,因此确保电力充足成了他钦定的首要工作。事实上,除了数年内无可避免的缺电问题,曾文生口中超过20部的新增复循环燃气机组,能否满足2027年后爆炸性的用电需求,仍存在相当大的变数,更别提废核就火后的「增碳」效应。

关键在于,现有的第一与第二天然气接收站都已超载营运多年,无法因应新机组的用气需求;规画新建的5座天然气接收站,只有桃园观塘的第三接收站预计明年中完工,供应桃园大潭电厂3部新机组用气。其余4座接收站的完工期程至今未定,或受环评卡关、或受电力买卖合约延宕、或受居民抗争等外部因素影响,对于其他20多部分布全台的新机组用气,造成巨大冲击。

最近的个案就是位于基隆外木山海域附近的第四接收站,完工日期已押后至2032年,用以缓解北部用电需求的协和电厂新1号机组,已无法于原订的2030年供电。至于其他新燃气机组,也都面临类似的供气不及问题。更重要的是,所有新增燃气机组依旧排碳,赖总统期望的加速减碳显然无法借此方式达成。

续用核电 能收减碳之效

回到眼前的供电紧涩现实,可充当基载的新燃气机组已来不及救急;偏偏政府力推的光、风两大再生能源主力,又陷入开发进度远不如预期的困境。那么,赖总统视为首要工作的电力充足要如何完成?其实,答案就在赖总统于此次委员会议后的裁示中,只不过自己最后又否决了续用核电的这项快速解方。他特别提到不排除使用新核能技术,也认为现有核电厂存废可讨论,但须符合三项前提,一是核安可确保、二是核废可处理、三是合乎法制。

核安与核废早有学者专家提供专业说明与建议,不构成快速续用核电的阻碍;但涉及法制规范的部分,若不进行《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与《环境基本法》修订,则不论是现有核电厂或新型核电厂,都无法重启、延役或采用。行政院长卓荣泰已明确表态不会重启核电,更不会主动提出修法。对照总统与阁揆的一搭一唱,所谓的「不排除核电」说法,终究只是呈现出「能源选项可以是多选题」的假包容,骨子里想的依旧是根深蒂固非核家园。

曾文生担心的年度夜间备用容量率不足问题,其实攸关未来民生经济与产业发展。只要核安会能比照美国核管会作法,采行特别豁免方式,让核三1号机2年内重启、2号机明年5月后续转,3至6%的发电容量率便可确保未来数年国内不会出现夜间供电紧涩的问题,更能收减碳之效。又或者在野党的《核管法》修法提案,在立院下会期通过后,行政院能立即责成核安会与经济部遵照办理,也是可行之道。固守非核与经济发展到底孰轻孰重,赖总统不可不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