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兼差是「庶民经济」还是「宿命经济」?
▲有 Uber 这种零工式经济,让需要外快的人有机会可以兼差。(图/路透)
●鲈鱼/资深矽谷工程师
矽谷不常看到老人,因为很少有人选择在这么昂贵的地方退休。矽谷只适合作战。一般我们矽谷人的生活圈也大多限于东西两岸,对于美国西部内陆的城市其实并不很了解。
在矽谷搭 Uber,看到的多半是外来移民的年轻驾驶,而且多是兼副业。在矽谷光靠开 Uber 维生会很艰难。我同事也有周末兼差开 Uber 的。
有一次搭同事的车出去吃饭,看到后窗贴了 Uber 的贴纸,才不小心得知他这个从来不告诉别人的小秘密。想到周末其他同事都带着家人出游,他却得开车拾起另一份工作,当下的感觉是对他格外尊敬,也庆幸有 Uber 这种零工式经济,让需要外快的人有机会可以兼差。
我曾庆幸有 Uber 零工式经济
以前没有 Uber 的时代,有些人私营机场接送。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每进出一趟机场都要冒一次被抓的风险。旧金山机场警察对白牌车抓得很严,只要看到乘客是坐在后座,就会拦下来盘查,跟驾驶查验营业证。被抓一次要罚好几百。这些警察常常穿便衣,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在客人上车的时候,驾驶常常会暗示请客人坐前座,这样机场警察就会把他们当作是一般的接送朋友。如果是送机,他们会要求上车先付费,如果是接机,就要求下车付费──这样可以避免在机场人赃俱获。这些人为了生活费,每一块钱都赚得提心吊胆。当时感觉是非常同情这样的处境。
现在 Uber 完全解除了这种困境。所以我对 Uber 的看法一直是,他们对庶民经济做了创新的贡献。
另外就消费者的角度来看,Uber 比计程车便宜了一半,而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立刻可以叫到车。他们提供给消费者优质又廉价的另类选择。所以我一直跟大部分消费者一样,非常支持 Uber。
直到不久前去犹他州出差,搭了三趟 Uber,真正接触了美国内陆为生活挣扎的庶民,我才开始有不同的想法。
▲与其说计程车是一个该被淘汰的产业,不如说这根本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免费图库/pixabay)
三个祖父级驾驶
跟矽谷最大的不同,也最令我诧异的是,三趟 Uber 驾驶都是70多歳的袓父。他们是不应该再出来工作的,但在车上,我听到了三个美国西部真实的庶民小故事。
我的目的地是盐湖城50公里外的沙漠,不管谁接了这张单,回程必定是空车。回来的时候,不管是谁接了那张单,也必定是空车去接我。
隔代抚养的祖父
从机场一上车,看到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司机,当时觉得有点欣慰,以为他只是出来打发时间,借此跟社会保持连系而已。这也算是 Uber 的一件小功德,让年长者打发时间又可以赚一些外快。只是看到他的车里很杂乱,还有吃了一半的餐点,看来他三餐似乎都是在车里解决。所以我很快就改变了想法。
这显然是他的长期工作室,他不是出来打发时间的。
谈话之间我得知原来他早已退休,可是家里发生变故,突然要接收两个小孙子,而且还得再养他们十年。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经济负担,他只好选择开 Uber。他每天要开十多小时的车。钱不好赚,但总比没有好。他对 Uber 有一种又感激又埋怨的情怀。感激的是他能够在这个年纪还有出来打工的机会,埋怨的是有被 Uber 的廉价绑架的感觉。
我很好奇他家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当然我没有问──就像他对我下车的地点感到好奇而没有过问一样。
我是去资料中心。那里是一片沙漠,方圆几公里内都没有其他建筑物。大门口没有任何标示, 四周围了两人高的铁栏杆。入口的地方有防撞桩,外面有好几部摄影机。进出唯一的方式就是下车按铃对荧幕说话,里面才派人出来接。
局外人可能会以为那是外星人基地。
踏出车子的时候,他略带好奇地看着我──他心里想的也许是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我也好奇地看着他,心里想的是他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他的故事我没听完。我只希望他能够一直开 Uber,直到把孙子们养大。为了稍微弥补他可能得空车开回盐湖城,事后我补了他五块钱小费。
携枪自卫的祖父
我必须当天回矽谷,谈完事就得回盐湖城。出了资料中心,走到铁门外叫了Uber,最近的也要17分钟后才能抵达。我很诧异,在那种地方居然也叫得到 Uber,可见他们无所不在。而远在十几公里以外的他,竟也愿意开过来接这张单,莫非全美国到处都有人等待这样的外快机会?
其实我已经做好最坏打算,如果叫不到车,就只好麻烦同事开车送我到最近的小镇,再从那儿叫车。
第二个驾驶也退休很久了,儿孙们都住在德州。他因为老婆需要长照,只有午休和晚上老婆睡觉以后,才能出来开车。
这一路他都在抱怨医疗保险。他每个月自己掏腰包给太太买药的钱近千元。知道我来自矽谷,他又抱怨矽谷人来犹他州炒房,过去几年房租涨了近三成。为了医药费、为了涨不停的房租,他还得再出来工作。他也说 Uber 工资太低,但是为了弹性工作的自由,他选择不抱怨。
美国老人健保很糟,很多救命的药可以随药商漫天要价,而且健保不给付。他们没有什么存款,亲友之间也没有通财之义。在这个社会,孩子高中毕业后父母就不再抚养,,有些甚至要他们搬出去。同样地,父母老了孩子也不回来。这一来一往竟然就这么扯平了。这是个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国家。
因为常开晚班,他曾经被醉汉殴打过,也被人用螺丝起子捅过。所以后来他考了随身配枪的执照,现在车上随时都放着枪,连弹匣都装上了。这样的老人为了工作还得携枪自卫,这在别的国家是无法想像的生存方式。
这个年纪了,白天照顾太太晚上还要出来开车⋯⋯光这两样已经够折腾人了,现在还得带枪。我很好奇太太是为了什么原因需要长照。当然我没有问。我只希望他永远用不上那把枪。一旦用了,不管是赢是输,都是他输。
开小卡车打零工的祖父
最后一趟是从市中心去机场,这次来的竟是一辆小卡车。他本来是建筑工,因为长期没有案子所以出来开车。他打算不久就搬到矽谷,去跟当服务生的女儿同住,将来在那儿开 Uber。想必他是不想给女儿带来经济负担。
当时下大雨,15 分钟的路走了 35 分钟。那一趟车资是美金 $9.6,Uber 扣三成,再扣除油钱、折旧、维修和保险,我估计他实际到手的连四块钱都不到。35 分钟赚四块钱,这是最低工资的一半。下车时他递了名片给我,说他会修房子。我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颤抖。我说也许有机会用得上他的服务。
搬到矽谷后,他这个年纪打零工或开 Uber 会更辛苦。矽谷有太多新移民在零工市场比耐劳,也比价低。他也许不知道在旧金山有25%的 Uber 驾驶睡在车上。
这些人负担不起矽谷昂贵的房租,只能住在偏远的城市。由于距离遥远堵车又严重,所以他们每周有好几个晚上睡车上。电视新闻报导过,很多 Uber 驾驶后车箱都放着寝具。其实不只是矽谷,美国的主要城市都有 Uber 驾驶睡在车里的情况。矽谷只是比较严重而已。
矽谷竞争更激烈,而且都是年轻人。当然我没有告诉他这些。我只希望他对在矽谷的未来充满期望。
下面是美国广播公司报导丹佛市 Uber 驾驶晚上睡在车上的新闻 :
是「庶民经济」还是「宿命经济」?
「你不做有别人要做;钱再少也比没有好」
这三位驾驶都说 Uber 把价钱压得太低,所以必须以长工时换取收入。这种零工经济靠的就是全民皆兵,谁都可以来做,所以他们永远不缺人。这些驾驶自己也知道本来就是弹性零工,这把年纪也不可能做别的,所以价再低他们都会做,仿佛自己也理亏似的。我感受到的是「你不做有别人要做;钱再少也比没有好」的宿命氛围。他们没有不做的选择。
在矽谷不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也许是因为那里多半是兼差赚外快,而且年纪轻,开 Uber 不是唯一的选项。
这些弱势老人心态上这样认命,我可以理解,但是我无法理解 Uber 为什么可以利用弱者的认命来持续打造自己的王国。
有时候想想,不知道 Uber 带给这些人的是机会,还是学会认命。
不久前旧金山的 Uber驾驶才走上街头,在 Uber 总部门口抗议酬劳太低,无法在旧金山生存。
其中一个标语写的是:Uber CEO : 年薪 4500 万美元 vs. Uber 驾驶 : 每小时 9 美元!
另外还有标语写着:你住豪宅,我们睡车上
两年前一位 Uber 驾驶和当时的 CEO,为了低价剥削的问题在车内发生争吵。这一段短片在网路上曾造成轰动。事后CEO还为此道歉。
冒牌的便宜
旧金山的法定最低工资是每小时15元,但是旧金山 Uber 驾驶平均时薪只有9元,而且没有健保休假和福利。因为他们是零工而非员工,所以不受劳工法约束。纽约计程车驾驶,每小时是15 元,而且享有健保、休假及所有该有的福利。
在这样不公平的基础下,计程车业要如何与 Uber 竞争 ?
与其说计程车是一个该被淘汰的产业,不如说这根本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所以 Uber 的便宜又大碗,不就是砸投资人的钱所建构出来的假像?身为消费者的我们,身为一切追求高科技的我们,总倾向认为只要对消费者有利就是对的,只要创新就是好的。
可是一旦离开这个角色,从那些成就便宜又大碗背后认命的角色来看,Uber 的好,竟然让我觉得有些歉疚。我也很想继续享受,做个一切都对我有利的消费者,可是一旦知道了他们的小故事,我就很难再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冒牌的便宜」。
▲Uber 的如意算盘是先抢市场先机,再搭建数据。(图/记者李毓康摄)
Uber 还能撑多久 ?
今年第一季,Uber 亏了10亿美元。这头亏损,另一头又把价格压到最低。所以这种令消费者鼓掌叫好的廉价模式根本就不可行。但是他们仍以市场一半的价格,几乎把传统计程车产业铲除。现在敌人消灭,市场也拿到了,那下一步呢?一季亏损10亿美元的大洞要如何填补?
是回归到市场价格?好意思吗?还是再压低驾驶所得?那边已经走上街头了,还压得下去吗?
Uber 敢肆无忌惮地亏损,是因为赚钱根本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看中的是下一阶段的自驾车(自动驾驶),现在只是过渡时期。未来要走入自驾领域,最重要的就是 AI 背后无所不在的资料。现在全球 3百万的 Uber 驾驶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收集资料的工具。只是这些人迟早都会成为被汰换掉的零件。
Uber 的如意算盘是先抢市场先机,再搭建数据。如果是商品的话,Uber 的作为就叫做「以低价倾销掠夺市场」,联邦公平交易委员会应该是要调查的,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舆论。
▲未来要走入自驾领域,最重要的就是 AI 背后无所不在的资料。(图/取自Pixabay)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伟大的理论:企业存在唯一目的就是利润。现在这个理论竟然也无法自圆其说了。不管下一轮的新理论是什么,我确信庶民继续会是输家。
真实庶民的宿命
回到那三个祖父级驾驶⋯⋯要说这种年纪应该在家里含饴弄孙,似乎太过陈腐,但至少他们不应该再为维持基本生活而工作。
美国人均所得是台湾的2.6倍,可是我完全看不出这个数字带给他们比台湾老人多一点点的幸福。好莱坞的深宅大院不是美国,这才是。
人均所得只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数字,庶民数字是每月的生活费。一个比尔盖兹在帐面上可以挽救100万个穷人,也可以让这些人永远不必出来打零工──那就叫做「人均所得」。不管再富的国家,底层庶民都是一样艰辛。
在富有国家底层的生活,心理上只会更苦更认命。因为那个动人的人均所得,只有可能让你更怜悯自己而已。
热门文章》►不让爱奇艺落地 就能救的了台湾OTT产业吗?►别跟我称兄道弟:Netflix的高报酬佣兵文化►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方格子《异类矽谷》。《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