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经济很乐观」林毅夫:2优势、补短板是重点
「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判断,我是乐观的。」前世界银行副总裁、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表示,尽管经济成长持续放缓,但相比其他国家仍然表现亮眼。他强调,下滑的原因多是周期性和外部性叠加内部性问题,但是仍可靠两点解决,投资与消费。
林毅夫每年政协会会议都会提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完全赞成政府2017年的整体部署,实行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将补短板(先解决最弱项)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接着他检视各国GDP增长,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已开发国家都没有达到预测,印度原本预测7.8%,仅达到6.6%,中国去年订出6.5到7%的数字,实际上也有达成,「表现无疑是亮眼的。」
林毅夫指出,2017年增长目标为6.5%,这是持续第7年的放缓,也是1990年以来所定的最低标。对此,他坦承,「我们自己有问题,当然不能回避,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不能忽视,但我仍然表示乐观」;他举出例子,中国2010年增长速度为10.6%、2015年6.9%,但巴西从7.5%变成-3.8%、俄罗斯4.5%下滑到-3.7%,新加坡、南韩也呈现相似的下滑趋势。
林毅夫解释,这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放缓,大多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原因,加上中国内部结构性问题。由于外部性无法控制和解决,只好从内部性着手,他认为关键在于投资与消费;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产能固然过剩,但从产业来看,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依然非常大,投资机会非常多,「例如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环保、城镇文化建设方面都需要投资。」
林毅夫指出,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中国民间储蓄比例在45%以上,还有许多外汇存底,如果利用这些条件可以维持一定成长率、创造更多的就业。对于中国推行的供给方结构性改革,他建议,过程中将「补短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不仅一石数鸟,而且是一步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