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35年前经济 林毅夫:中国年均增有8%潜力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图/CFP)

记者任以芳综合报导

大陆北大国发院近日主办「两会之后的政策与经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名誉院长林毅夫受邀发表演讲。谈到疫情下的中国经济情势?他认为,当前,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向前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条件。「到2035年以前,中国应该还有每年8%的经济增长潜力。」

港媒《中评社》报导指出,目前学界有些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不看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林毅夫指出,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认为中国过去的42年发展得太快了。

▲大陆未来GDP持续有成长空间,但必须提早应对人口老化问题。(图/CFP)

林毅夫举出资料,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世界数据库,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201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4129美元,德国日本在达到该数值后16年的平均经济增速是2.3%与4.4%,所以有些学者推理中国未来增速也应该在5%以下。第二个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中国确实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而根据世界其他国家情况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增长速度都很慢。

但是,对于上述观点林毅夫并不认同。他认为,中国过去40多年能够实现每年9.2%的高速增长,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了与发达国家间产业技术差距所给予的后来者优势。另外,「看未来的发展潜力不是看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而是要看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林毅夫指出,上述德国与日本案例的情况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德国达到14120美元左右是1971年,那时德国人均GDP已经是美国的72.4%,已是全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没有任何后来者优势了。日本是1975年,人均GDP已经到美国的69.7%,技术也已经到世界最前沿,经济增长必须靠自己发明了,慢下来是当然的。而中国当前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22.6%。

报导也指出,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林毅夫表示,现在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2.6%,利用后来者优势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配置的空间非常大。即使人口不增长,如果能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往高附加值产业去配置,也可以比发达国家增长得更快。再加上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重要的不只是数量,需要的是质量,还可以提高教育水平。

▲如各方条件稳定发展之下,林毅夫认为「到2035年以前,中国应该还有每年8%的经济增长潜力。」(图/路透

林毅夫表示,到2035年以前像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必须解决环境问题、碳中和问题、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问题、「卡脖子」问题等等。他强调,「这些问题必须应对,但有8%的增长潜力,实现5%到6%的增长,应该还是游刃有余的」

林毅夫预估,到2035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应该是在23000美元以上,中国将会成为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用同样的方式做研究,从2036年到2049年,中国每年会有6%的经济增长潜力,在诸多问题的挑战下,实现4%左右的增长完全是可能的。

最后,林毅夫强调,如果到2049年中国挖掘了自身发展的潜力、达到了4%左右的经济增速,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1/2。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在这种状况之下,中美之间的关系可能从紧张走向缓和。因为中国偌大的经济规模是美国无法改变的事实,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在此情况下,美国经济要发展好,必须利用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