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美中贸易战下的东协新面貌

文/游筱燕

美中贸易战僵局持续,有1/3的中国台商考虑迁移生产基地东协成为首选地区;4年前,蔡英文总统为呼吁台商分散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喊出的新南向政策,恰好与世界情势呼应,让台商在全球布局下抢得先机

全球各国竞相抢搭东协成长列车,新南向政策专网指出,2013年,东协首度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外人直接投资(FDI)区域。2015年底,东协经济共同体(AEC)正式成立,总人口数仅次于中国及印度,成为大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及欧盟的全球第3大市场。且GDP(国内生产毛额)达2.5兆美元,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地利之便、华人众多 台商历年投资逾933亿美元

经济部国贸局指出,东协经济共同体每年经济成长率达5~7%,处于高经济成长阶段,中产阶级所得逐渐提高,年轻劳动力超过五成,且年轻族群消费力强;因此,英国《经济学人》预测,东协2030年可望跃升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发展潜力可期。

由于台湾地理接近、当地华人众多,加上布局甚早,台商在东协经营上拥有一定的优势。经济部投资业务处截至今年1月10日的最新资料显示,台商在泰国外资排名第3,马来西亚越南皆排第4。近60年来,台商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投资金额逾933亿美元,金额不低,足见台商对东协市场的重视 。

为了开启台湾经济新动能,以及了解台商在东协经贸战略地位,长期关注台湾经济发展与产业趋势的《财讯双周刊,去年首度与CRIF中华征信所合作,进行「2018年东协台商500强」大调查,搭配论坛发布结果,今年提升至1000大,本刊独家揭露前100大,并掌握美中贸易战以来最新变动要素,这是目前国内首创针对东协台商所做的大调查,也是最详细、深刻勾勒出东协台商样貌

调查显示,1000大的总营高达3兆5796亿元,获利达1093亿元,超过了千亿元大关,说明由东协再辐射印度及纽澳,人口超过20亿人(超过中国),企业收入与人均收入正在快速增加,市场潜力无限。

东协台商1000大中,获利家数高达707家,表示逾7成的台商都能赚钱,这是东协市场诱人之处。再仔细看,其中传产制造业纯益率3.75%、泛电子业4.08%,获利并没有比台湾好,甚至服务业的纯益率低到只有2.69%,显示这个大市场虽然方兴未艾,但想坐享高获利绝非易事。

逾7成台商获利 集中于成衣业、电脑周边

调查还发现,2016年之后新成立、新并购的公司有62家,家数不少,当中有33家是设立于2017年后,中华征信所总编辑刘任表示,足见2018年台商对东协与南向的确明显加温,但并没有因美中贸易战催化而激增,新创立的需求,是因企业本身的投资需求节奏进行;不过,全球投资趋势往东协倾斜已然成形。」…(本文节自财讯576期,详全文)

延伸阅读:12档东协及内需概念股 金猪年看俏

东协台商前30大集团